所以,
这帮人的介入一点都不违和,相反还受到了欢迎。被宗族首领们好吃好喝的招待着!
而这帮来自第4军团的老兵,深谙生意之道——上赶的不是买卖。
我不仅要挣你的银子,还要做你的大爷!
他们教宗族子弟们使用火器时,各种藏着掖着,敷衍不耐烦都写在脸上,颇符合这个时代师傅的心态。
纵然精明狡诈如太公,
也放弃了对他们想夺权的警惕,转而担忧他们只想混日子,啥真招数也不教。
于是,宗族只能私下给他们塞点银子,早上请早茶,晚上请喝酒。
这才换来了他们一些认真的教导。比如,怎么瞄准,怎么清理枪膛,距离多大合适。
……
“太公,我如今也算是半个黄家人。所以,才帮你们全部换装燧发枪。”
“明白明白。这份情我们都记着。”
赖二实际上也搞不懂,为啥陛下突然卖来了一批燧发枪,30两银子一杆。
直到这帮人把燧石打秃了,弹簧失去了劲道,才明白靠损耗件挣钱是有多缺德!
火绳,是可以自制的。也许没有那么耐烧,但是不影响使用。
而燧石和弹簧,一般人绝对造不出来。
至于说存在被有心人仿造的风险。清廷的问题从来都不是问题本身,而是“防汉”和“固步自封”。
李郁仔细琢磨后,觉得卖燧发枪利大于弊。
除了挣钱,还能培养用户忠诚度。军火买卖,很容易就和正治挂钩。
买了我的武器,以后你就是我的人。
拒绝我的好意,这些重金购置的武器就会变成废铜烂铁。
……
“赖署长,如今你们改卖黄铜炮了?”
“陛下说南方潮湿,铜炮不容易生锈。”
“道理我都懂,可是这炮膛为什么是方的?”
“我也不懂,据兵工署的人说,这叫六角炮,打的更准。”
黄太公虽然说不出来问题在哪里,但吃了60多年的咸盐经历告诉自己,可能不那么简单,这其中定有猫腻。
旁边的一名黄氏中年人,赶紧证实:
“太公,族内年轻人昨天开了3炮,真的比以前准。”
“是吗?那可真是太好了。赖署长莫怪,人老了,跟不上这外面的发展了。”
赖二确实不知道这其中的深意。
李郁也没打算告诉他,只和老张头爷孙俩交代过实底。
搞六棱炮弹,是为了让太公们以后只能找自己买炮弹。离开自己,这炮只能融了打边炉。
黄铜材质造炮是因为铜比铁软,更好加工。
总之,
吴国为华南地区的地方实力派准备的军火全是定制版。天下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
俩人正聊着,寨子外传来了喧闹声。
黄太公拄着龙头拐,低声说道:
“赖署长,人都到了。今日英雄会以你为尊,请!”
地方宗族,大户,海匪,天地会,走私商,各路势力集聚一堂。
赖二神采飞扬,一路拱手。
昂首阔步,气场十足。
开口就是一句狠话:
“从今往后,潮州乱不乱,我们说了算!”
众人瞬间激动,被这句牛哔轰轰的话刺激的热血沸腾,颇感光荣。
好日子,这就来了!
鞑子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