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封杀十年我考编,上岸先斩娱乐圈> 第一百三十八章 谁让晋省没面子,我摘谁的官帽子!(5,求自动订 阅)

第一百三十八章 谁让晋省没面子,我摘谁的官帽子!(5,求自动订 阅)(1 / 5)

“谁耽误晋省经济的发展,让晋省没面子,我就摘了谁的官帽子!"

李总督说出这句杀气腾腾话语的时候,沈飞明显感觉到,整个会场的气氛都变了。

说实话。

来晋省之前,他还真的专门了解过这位总督大人的履历。

这位算得上是正儿八经的实干派。

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走到如今封疆大吏的位置。

就像他自己说的,二十年来一直在晋省辛苦奋斗,却眼睁睁看着晋省的经济一步步衰落。

说实话。

这种滋味是真的很不舒服。

而沈飞,听着李总督的话,心中却感慨万千。

晋省这个地方,还真就像李总督说的那样,真的是一个很悲情的省份。

提起晋省,第一时间人们会想到什么?

晋省老陈醋?

晋省煤老板?

还是多少次想去打卡的平摇古城?

然而,说起发达和富裕,晋省却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但事实上,晋省也曾有过一段傲视群雄的历史,那时候的晋省,相比于今天的燕京盛海来说,绝对不遑多让。

如此的地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源于“天下第一商帮”的晋商。

晋商之所以能做大做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票号的诞生。

当今大夏的金融技术和便捷的支付手段已是享誉全球,而十九世纪的晋商在金融界,依旧堪称世界典范。

一八二三年,大夏第一家票号日升昌诞生于晋省平摇县。

凭借着令人称绝的防伪技术和管理智慧,日升昌在其营业的一百多年里,没有出现一起因为兑换假票而给票号带来损失的事情。

晋省票号生意最兴旺的时候,每年调拨银两数目达八亿两,相当于当时全国一半的流通资金,绝对是主宰着大夏的金融资本融通,说当时的晋省票号业执大夏金融界之牛耳一点都不为过。

以至于当时流传着一句话:“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晋省商人。

现在依旧能看到当年晋省商人的很多遗迹,著名的茅台酒就是晋省盐商雇杏花村汾酒厂工人和当地酿造工人共同首创的。

清朝末年,晋省票号已经不满足于国内市场,更是将票号开到了国外。

南自港岛、加尔各答,北到伊尔库茨克、西伯利亚、彼得堡,东起大坂、神户、长崎、仁川,西到塔尔巴哈台、伊犁、喀什噶尔,都留下了晋省人的足迹。

通过海外分号连接起了全球市场,晋商真正做到了汇通天下。

也正是如此,才有了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的晋商历史。

有这样的经济体制做支撑,那时的晋省堪称富可敌950国。

据史料统计,清代全国排名前十六位的大财团都在晋省。

仅仅把晋省几个县域中富户的家产相加,数量就超过了一亿两白银。

这个数量甚至比当时国库的存银还要多。

晋商为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近代史上的一段金融传奇,还有丰富的建筑遗产。

晋省大院是大夏民居建筑的典范,向来有“北在晋省,南在皖省”的说法,相比于皖南民居的朴实清新,晋中大院则是以深邃富丽而闻名。

晋省大院绝对是一个比一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