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两位的全家了。
据说当时很多人因此关掉了电视,热泪盈眶。
老人说分辨下岗职工很容易,看着那些捡菜贩子扔掉的烂菜叶回家吃的人,一定是下岗职工。蹲在马路边上修自行车烤苞米的人,肯定是下岗职工。
要是有跳楼的,百分百两口子都是下岗职工。
这话说起来是笑谈,可仔细想想,那都是残酷的鲜血。
下岗主要地点是东北。
东北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成为了大夏重工业的摇篮,当时都是国有企业。
所以整个东北三省,有大量的职业工人。
什么叫职业工人呢?
比如说我在一个汽车厂工作,我上的学校教会我把汽车轮胎安到汽车上。
于是我每天上班的工作就是每十分钟把一个轮胎安装到汽车上。
比如我的工作是做工业油化验,那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把从江南某场买来的工业油原料进行检测,判断是否合格。
这就是简单的概念。
那职业工人的地位怎么样呢?
按照现在的话讲,可以说是经济适用男,不算大富大贵,但是很有社会地位。
当然了,当时的条件下即使想有钱都难。
工人是高福利低收入的,这其实就是国家与工人之前的一个契约。
我国家保障你衣食住行,但是不会给你很高的工资,你工人给我劳动,创造财富。
这导致了一个很严重的伏笔,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是厂子给你提供,吃饭,住宿,娱乐再加上工资低,许多工人没有存款。
下岗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沈飞其实原本也不知道,很多年前他以为是工人好吃懒做。
但后来他才知道,其实并不是这样。
当时相当部分下岗的工厂仍然处于盈利状态,但是此时,国家的政策发生变化,这催生了大量企业变为私有,大量工人下
岗。
下岗的后果怎么样的。
国家给工人一笔钱,买断工人的工龄,一年大概是三百到两千不等。
从此工人再与这家你奋斗一生的企业无关,也意味着国家与这个人无关,工人自谋生路。
按理说,这个事情是不错的,毕竟按照工作时间给了一笔工资。
可问题在于,不少像徐婉婷母亲一样的人在其中上下其手,这笔钱很大程度上,不少人根本没拿到多少。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其实就是工人们突然被告知:从今天起你所有的知识都不被认可,我们找工作的标准是克林贡语等级和走钢丝的技巧,会的人可以赚钱,不会的人就只能离开。
现实就是如此的荒诞!
上辈子沈飞的父亲就是个下岗工人,也经历了一段很痛苦的日子,不过还好他当时年轻,凭借自己的努力,使生活回到了正轨。
但是不是下岗职工的故事都这么励志,很多故事是悲剧收场。
沈飞理解当时国家的政策,毕竟国家两个字,概念太大,掩盖了太多的利益纠葛,对普通人来说生死大事,对国家来说连疥藓之疾都算不上。
但沈飞要说的是,这种时代的阵痛,对于很多人而言,是难以忘记的。
而他更没有想到,徐婉婷和她的母亲,竟然如此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