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嚣张的张> 第348章 指点张怀义,授箓大会开始

第348章 指点张怀义,授箓大会开始(3 / 4)

整好自己的状态。

…………

…………

第二天清晨,天光微曦,大上清宫在朝阳里泛着金光。

授箓大会当场,鲜着锦,烈火亨油。

彩旗与长幡飘飞相连,艳丽的道袍衬着各处彩饰熠熠生辉生光,诵经声袅袅。

大上清宫的直匾前铜钟声大作,各色衣袍规制的道士纷纷入得授箓院当中,脸色肃然。

授箓院是正一道举行授箓活动的场所,“永掌天下道教事”这一朱元璋的亲笔提字就在授箓院。

院里面还供奉了自祖天师以下的六十三位天师及王长、赵升两位真人。

王长和赵生是祖天师张道陵的亲传弟子,与张道陵的关系,就和张之维,张怀义与张静清的关系一样,也就那时候没有冒姓这个规矩,不然也会是天师。

值得一提的是,六十三位天师中,张道陵居于中央,在他两侧,则是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以及第四十二代天师张宇初。

相较于祖天师张道陵,少年天师张继先,张宇初并不那么有名,但他的能力却是不差。

他曾在大旱之年,有感民生疾苦,出山为朱元璋求雨成功,挽救了一州百姓。

朱元璋为了答谢他,这才有了那道“永掌天下道教事”的提字。

《三宝太监西洋记》中,他也曾请出道教上坛兵马的四路元帅,为三宝太监降妖伏魔,实力可谓是强大无比。

而他之所以声名不显,还是印了那句话,既生瑜何生亮。

因为那个时代,是张三丰的时代,即便他是身怀一品法箓和完整五雷正法的天师,却也只能黯然失色,这状况与金乌大帝和叶天帝有些类似。

而最让他颜面扫地晚节不保的是,他曾应永乐帝朱棣的要求,入武当山寻张三丰,但张三丰没有见他。

次年,他再入武当山,这次见没见张三丰不知道,只知道他回龙虎山后不久,就传下天师度,坐化了。

…………

…………

授箓院里,摆有一方朱红色桌案,天师张静清身穿金黄色的天师圣主法袍坐在桌案后面,身前朱笔令牌,木剑金铃,诸多法器陈列。

而在他左右两边,张异和张守成身穿印有日月星辰、宝塔、龙凤、仙鹤等图案的紫色天仙法袍,表情严肃。

三人的前方,则是一群身穿红色都灵法袍的高功法师。

而在这些高功法师的前方,则是密密麻麻身穿黄黑道袍的道士,张之维,田晋中,张怀义等人皆在其中。

三人都换上了正式场合才穿的蓝色“得罗”法衣,这是正式道士的标记,需着冠巾束戴,衣襟有些宽松,衣摆到脚踝,是在法会时是穿的。

至于平时穿的道袍,叫大褂,常服,也是蓝色的,和“得罗”法衣有些像,但远不如“得罗”法衣精致。

在这种严肃场合,容不得嬉戏,张之维一行人也不说笑,表情肃穆,走进去站好,等待醮坛开起。

其实古代的醮坛,原本是在露天举行,后来才改在殿内,斋醮形式不同,仪程也繁复多样,各依时势所需,搭建规模不等的坛。

大型斋醮活动,通常筑若干坛,中央大者为主坛,其余一众小坛,皆叫作“分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