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浙海德曼这几家的五轴、六轴机床也做的不错。”陈绝微微一笑,露出了几分坦然的神色。
他之所以来沈机采购机床,大部分也是情怀在作祟,是看在沈机过去曾经是国产机床摇篮的面子上来的。
就和陈绝之前批量种大豆,打算让所有中国人吃上健康的非转基因豆制品一样。
如果在沈机这里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换几家专做国产机床的企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毕竟生意场就是这样,手握资金的甲方在绝大多数都是占主导地位的。除了光刻机、f22之类被西方严格管控禁运的东西。次一档的工业母机你不卖,有的是人卖。
周运兴一听陈绝的话也是立马严肃了起来。
就拿陈绝提及的科德数控而言,过去那都是沈机屁股后头跟着的小尾巴。
也就这几年靠着市场融资,吸收小鬼子的经验以及沈机流失的技术人员,一步步发展到了国内民营机床行业的龙头位置。
这么大、自己主动送上门的单子要是被竞争对手给抢走,那他们沈机这帮销售人员也不用混了,趁早回家种田耕地去得了。
“工业母机这块陈总您可以放心!我们沈机绝对能拿出最大的诚意!”
“除了上面规定的部分高精尖的设备不能对外销售,只要是市面上允许流通的10微米精度的机床,我们沈机都能满足。”
“特别是从0到1的工业一揽子方案,我们手头还有不少成熟的销售案例。”
周运兴说完,就派边上沏茶倒水的刘庆打开了投影,将沈机这几年对外做的几个内部一揽子案例展示了一下。
“10微米吗?”
“这个精度也勉强能用了!”
在看见不少国内知名企业都在展示的案例之中,陈绝脸上倒是露出了几分感兴趣之色。
按照这位周经理的介绍,数控金属切削机床的精度有几个明显的分界线。
从毫米级到10微米,再从10微米往2微米,这是直线电机驱动的机械素质能达到的最高巅峰。
过去不少民营的主流机床厂,在将精度突破到2微米后就基本到顶了。
因为接下来想要继续突破2微米至1微米,那里头的难度就跟鸿沟一样。
这里头涉及的已经不单单是机械结构的问题,还要考虑到生产设备的‘热胀冷缩’,电机驱动时产生的细微振动。
像沈机这样的尖端机床生产商,都喜欢把最核心的生产车间造到地底下。
除了要确保核心车间恒温恒湿之外,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地球自转的特性,来平衡电机驱动时无可避免的细微振动。
过去中国人在这块被一直被德日卡喉咙,就是因为没摸透这里头的原理。
现在吃透了这方面技术之后,定位在30纳米、表面粗糙度在1纳米的战略级工业母机也能分分钟造出来。
于是在看完这些一揽子方案演示后,陈绝就满意地叩了叩桌子道:“周总,这些方案确实能满足我们方块科技的基本需求。”
“不过在下订单之前,我还有个不情之请。”
“您尽管开口!”周运兴一听立马端正坐姿。
然后瞅着陈绝身后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