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宁荣街,
这时候,街上还有胡同巷子口,都是一些上了年岁,闲谈无事之人,眼瞧着敲锣打鼓,红色喜庆的队伍,都有些惊诧,
“刘老,您瞧瞧,看这富贵的队伍,是去哪里的?”
巷子口,
一处卖汤饼的摊子,
挂着几盏灯孔,照着几张桌子,有不少老少爷们在此吃食,那位被唤作刘老的老者,就是这胡同巷子里的长辈,听着有人发问,吃了一口细面,抬眼一观,只见来的队伍奢华无比,身后那一队披甲禁军,看得分明,倒吸了一口气,顾不得手上汤面,回道;
“不得了啊,这是禁军护卫,宫里面来的,怎么会是来此地呢。”
“哎呀,还真是,刘老,要么是路过,要么就去荣国府的,也不瞧瞧,如今这条街上谁人不知,荣国府那是愈发富贵,宁国府那边算是败了,空有爵位,听说私产都分家分完了,没瞧见,嫡脉子嗣都被连夜撵了出去。”
也凑巧,刚刚贾蓉走得急,也没有注意走的是前门后门,傍晚闲逛的人多,为了遮掩三位姨娘出府,还有那些清倌,换了普通人家衣裳,走的是后门,
而他自己,大张旗鼓的领着小厮,捣鼓些家具搬家,走的是前门,这样一来,宁荣街上闲逛的老少爷们,瞧得分明,再说谁不认识贾蓉,许些人就是好事,有打听出来的闲话,传闻贾蓉被分了家,连夜搬出去,这就成了谈资。
这样一说,还有人唉声叹气,念着宁国府的好;
“哎,世事无常,宁国府主家提领宗族那么久,还算有着一些银子发放,虽说荣国府富贵了,但是这几年愈发见不得主家的恩惠,要是宁国府族长之位,也让给荣国府,怕是咱们这些族人,连个味道都闻不着了,要老头子我说,就是路过此地,刘老,您说呢。”
旁边老者开口,显然是贾家族里的老人,当然是偏房之人,像之前,每年还能从宁国府公账里,一户可领二两银子,逢年过节还有炭火可拿,现如今这几年,银子没见到,炭火,更是少得可怜,但好说歹说,也是宁国府发的,荣国府那边,早就断了这些,要是在富贵,也和他们没关系,就算有,那也是需要用到他们,敬老爷的事,族中子弟多有帮衬,也就发了银子,没来的,免费吃些饭食,沾沾光。
只有坐在那,还在低头吃面的刘老头摇摇头,
“你们啊,都看这些蝇头小利,要是没有这两个贾家柱子,或许连码头那些苦力都做不了,宁国府虽然空了,但是爵位未丢,荣国府只要富贵在,贾家上下,还是好过的很多,想来应该是去荣国府的,要不然也不会走这条街。”
几人不信,饭食也不吃了,翘首以盼,忽然有人喊道;
“快看,队伍停下了,在荣国府门前。”
也就是这时候,荣国府管家赖大得了消息,赶紧从侧门出来,让门房管事,安排小厮通知老太太等人。
所以,
荣庆堂内众人,本该散去休息的时候,
忽有门吏小厮,匆匆闯进来,门口婆子拦着,也没拦住,跑至席前禀告:
“老太太,大老爷,二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