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得明白,昨日的京城码头,侯府的楼船可是启航了,那四位新进的县令,聚在船上,剩下的二人,一个在国子监,一个在翰林院,洛云侯和南大人的态度,不言而喻,既如此,他怎敢阻拦。
宋昌平顿了一下,大人所问的这些事,他亦有所耳闻,好像是江南那边,委任了四个县令,好巧不巧的,就是此次恩科前三甲的学子,脑中瞬间明了,怪不得大人态度大变,显然是早就知晓此事,佩服道,
“还是大人慧眼,一早就知晓此事,吏部的文书,下管亦有所耳闻,江南那富硕的职位,不知有多少人惦记着,能让洛云侯和南大人的门生去此地任职,显然是早已经定下的,咱们顺天府,确实要小心行事,”
既得了面子,又得了银子,可谓是一举两得,不,三得,还和李家那位,有了香火情,
谁知,
徐加庆摇摇头,抿嘴一笑,
“好与不好,只能日后知晓,江南之地,富硕天下,谁都想去吃那个香窝窝,可是,你以为那个地方是好待的,四下八叉都是眼睛盯着不说,现在听说是闹得不可开交,还不如在京城找个闲散衙门待着的好。”
忽然脑中想到一人,当年吏部考核,升任京城的官员不知凡几,前三者可自行选任地方,吏部想要他去江南任知府,可最后,此人偏偏去了吴城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叫什么来着,吕尚儒,那老小子精得很,远离是非之地,吴城距离京城又不远,合着悠闲得很,
想到此处,徐大人心中不免有些抱怨,顺天府看着好些,内里的事谁来谁清楚,京城各部官员,没一个想来顺天府接任的,只留着自己在此熬着资历,想想就憋屈。
“大人的话,令人发省,下官自愧不如,世人都说好的,未必真好,世人都说不好的,未必不好,有时候,江南膏肓之地,去了,就怕不能全身而退啊。”
宋昌平忽然对徐大人佩服至极,都说顺天府衙门受气,何尝不是一种依靠呢,
徐嘉庆闻言,挺着肚子,就下了高堂,放声大笑,
“啊哈哈,还是你宋大人会说话,今晚在衙门设宴,咱们好好喝一顿,啊哈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