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魏逆> 第181章 京口督

第181章 京口督(2 / 3)

力也随去了荆州,指望从荆襄战线上取得成果。

得襄樊可威逼宛洛。

但不是在合肥。

而是在青徐二州,在于是否完整的掌控泗水之地。

他驻守在吴郡丹徒京口、督领青徐二州方向战事将近二十年了,对敌我双方的优劣早()

就看透澈了。

一来,石亭之战后魏国东线受重创、兵力寡少,被迫龟缩而守。

如若吴国偏师入巢湖、主力进军青徐二州,以魏国淮南的兵力而言,根本不敢分兵前去驰援,唯有依靠洛阳中军前来救援。

以魏国驻守徐州将士的战力、士气与数量等方面对比,肯定要比淮南更容易攻破。

再者,徐州士庶对魏国的归附感很低。

不管怎么说,早年曹操在徐州肆意屠戮的残暴,如今仍在黎庶的口口相传中。

且割据徐州的臧霸也没有被魏国征调归去洛阳几年。

最后一个缘由,也是最重要的缘由。

吴国兴兵北上青徐二州,能让内部上下戮力同心。

不管是早年孙策定江东基业,还是后来孙权称帝建立吴国,其中功劳最大的乃是寄寓在江东的外来人士。

其中以青徐、淮泗人士最多。

而这些寄寓在江东的外来人士,如二张、周瑜、鲁肃、吕蒙以及诸葛瑾等人,也被孙策以及孙权给予了很丰厚的待遇。

不可免的,也变相的挤压了江东本土世家的利益。

江东的良田与铜盐之利是固定的,一部分被外来人士占有了,本土世家自然就心生怨怼,也不会热衷为孙家谋求万世基业了。

故而,若是吴国先将几为白地的广陵郡好生经营,让寄寓江东的人士督兵北上青徐二州,让江东世家看到自家利益可以恢复的机会,自然也就积极配合吴国的北伐了。

且若是吴国顺遂的占了泗水之地,也更容易将淮南打下来。

淮泗二水相通,以江东水师的精锐,是有机会横陈在淮水中切断魏国洛阳中军来救援淮南、将寿春城围困至粮尽的。

当然了,魏以骑称雄。

吴国若是占据泗水之地,也很难守得住。

但不试一试,又怎么知道呢?

既然吴国有占据千里中原腹心、兵指洛阳之志,与魏国陆战是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今日避免了,他日又怎么避免!

这就是孙韶在石亭之战后,积极沿着中渎水北上经营广陵郡的缘由。

但是,可惜了。

他的方略没有被付诸以行。

在十数年前孙权开始致力西线时,孙韶的年纪并不大,且他这一支是被孙策赐姓纳入宗族的,故而很难影响庙堂决策。

如今他官居征北将军、是江东的宿将了,且孙权也将迁都归来建业了,但在他私下建言北上青徐方略时,孙权还是回书否决了。

彼犹坚持着先破合肥夺寿春、据淮水之险后再筹谋青徐之地。

就连庙堂诸公的想法也大抵如此。

对此孙韶也无可奈何,将失落藏在心中。

故而现今听罢吾粲的讲诉后,他在叹息之余也在心中斟酌着——若不,自己请吾粲联合几位庙堂重臣,一并向陛下谏言?

嗯.

还是先带着吾粲过江,看看我在广陵郡内的经营效果罢。

在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