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涛声依旧> 分卷阅读37

分卷阅读37(2 / 9)

泉水、压缩饼干和急救箱,以及一把备用逃生锤。后来临放假前,灾难平息,创伤犹在,灾区清理重建,张容和寝室同学也再没察觉有震感,一帮大小伙子看着角落堆放的“救生物资”都觉得有点儿傻,有点儿娘,有点儿庆幸,五味杂陈,于是临放假前稀哩呼噜吃了个精光,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张容用最后的一笔钱给韩耀买了个电动刮胡刀和一件羊毛大衣,给张杨买了二斤好茶和一套茶具,给自己换了新电脑,还给寝室配备了电吹风电热水壶电饭锅等一系列大功率违禁电器。哗啦啦撒个精光,一年生意于是白做了,经济上的收益一分没攒下,不过精神上的收获弥足珍贵,这是张容的第一桶金,也是他的一次社会实践。

当然张容看到的和实践的社会还不是真正的社会,真实的社会远比这复杂多变,而且最近越发残酷变形,它的基石压在百姓肩背之上,越是发展,国民越感到压迫沉重。

这一整年,用张杨的话讲就是:“倒霉催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他说的不是自己,是社会和国家。

地震过后人们心脏的颤抖还未停止,次贷危机卷起的金融海啸紧随其后卷向了中国。家具业不能幸免的受到影响,从那开始整个家具业几乎没有利润。就像韩耀有一天去公司,听员工在厕所里说的:“房子都卖不出去了,家具还卖个屁啊。”

不可计数的小公司被这一波大浪拍死了,大公司硬挺着,市场萧条,通货膨胀成本上涨,为了尽量介绍亏损,只好缩减产量,裁减员工。七灾八难一股脑的涌向企业,韩耀的金冠建材也不例外。

张杨以前一直认为只要他们的家具厂时刻保持比别人新一截,比别人早往前迈一步,永远都不会亏,现在他可算明白自己想得何其简单――你创造的东西再好,前提也得有人愿意掏腰包,掏得起腰包去买才成。

张杨掐着越来越毛的人民币,有时候躺在沙发上就生气,气美国,后来气入世,再后来气改革开放,气着气着心里有矛盾了,到底登高怕跌重好,还是让中国永远维持在像他的少年时代那样,穷得叮当响,从来没富裕过所以也没啥可失去的好。

后来他把这个想法跟韩耀说了,韩耀只跟他讲了一句话,“你照着朝鲜比量比量,我给你扔过去,你永远穷着吧,我看你是不是还觉得没啥可失去的。”

张杨立马消停了。

韩耀是不愁的――愁也解决不了问题,只能挺着,挺到云开雾散那天。用张母的话讲,“好活也是一天,赖活也是一天”,省城有个韩耀认识的企业家,愁得一夜睡醒脑瓜瓢秃了一个圆,剩下的几根儿头发全白了,完了还不能死,再愁也还得活着,何苦呢这是。

而且他不愁也不光是因为心大,他和张杨有别家没有的保底营生,之前韩耀从来没想到他一直心心念念要搞的保底生意,最后歪了巧了的竟在这个地方――蔬菜大棚。

菜价一年比一年贵了,人不管遇见啥危机啥海啸,手里哪怕仅有一个钢g,他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