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大明·徐后传> 大明·徐后传_分节阅读_176

大明·徐后传_分节阅读_176(2 / 4)

者立刻打断道:“魏国公一家也是你敢惹的?你别以为徐达表面上宽厚憨实,其实这些开国大将里他最狡猾了!和他相比,常遇春、李文忠等都是莽夫!你敢惹他?连徐妙仪这个小狐狸你都斗不过,你还敢惹徐达这个老狐狸?!”

黄俨压抑许久,此刻重压之下,也不得不爆发出来,“国公爷担心脏了手,从来不自己动手,一切都交给咱家。可如今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咱家该如何是好?还请国公爷示下!”

上首者静默不语,黄俨硬着头皮跪地等待,许久,杯中热茶都凉透了,上首者才说道:“我年事已高,即将告老还乡,已经自请过两次,皇上都按照礼仪驳回了,如果我再第三次上书,估计皇上就会点头答应。你最好在我辞官回乡之前有个交代,否则以后的日子会更不好过!”

黄俨大惊,“国公爷真的要走了?咱家若实在对付不了徐妙仪怎么办?”

上首者将凉透的茶盏浇在黄俨头顶上,“有种药,吃了之后在睡梦中死去,舒舒服服的走,寿终正寝似的,黄公公不妨一试。”

黄俨被浇了个透心凉,上首者离开画舫,徒留两个伶人依然在唱《西厢记》:

“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黄俨和戏中主人公一样“眼中流血,心内成灰”。但是更大的危机正在爆发:长江江畔,一只被江水泡白的手抓住了一捧芦苇,在芦苇的牵引下,纪纲缓缓从水里爬上来,面色惨白如纸。

作者有话要说:  《西厢记》和《牡丹亭》,其他不论,只说用词文笔,舟觉得牡丹亭比较华丽香艳,牡丹亭清丽婉转,后者更加符合文人的审美,x格更高,或许这是牡丹亭比西厢记更流行的缘故?

对比两个文男女主的船戏,场景有些相似,“程序”也相似,都是松扣子,解衣带,鬓发歪,不过笔法不同。

舟最喜欢牡丹亭那句“恨不得肉儿般团成片也!”写的太生动形象了,可以满足不同的读者各种想象啊!这才是资深老司机呢。

还有女子情动头歪的那个,西厢记是“鬓发歪”,牡丹亭是“红松翠偏”,后者用头上的首饰移位来表现人物的动情,更加能帮助读者想象,好像眼睛带了VR眼镜似的。

西厢记:

绣鞋儿刚半拆,柳腰儿够一搦,羞答答不肯把头抬,只将鸳枕捱。云鬟仿佛坠金钗,偏狄髻儿歪。

我将这钮扣儿松,把缕带儿解,兰麝散幽斋。不良会把人禁害,怎不肯回过脸儿来……

牡丹亭:

和你把领扣儿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沾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

则把云鬟点。红松翠偏。小姐。休忘了呵。见了你紧相偎。慢厮连。恨不得肉儿般团成片也。逗的个日下胭脂雨上鲜。

☆、第181章 孤村之变

金陵多销金窟,明月在郊外开的所谓书寓就是其中佼佼者。从外表上看,这里仿佛是书香门第的别院,造景精致,东风摇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