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的请罪很简洁:师门有命,让他助西伯侯逃离朝歌。然后,他就做了。
这就是帝辛不喜欢修道的臣子的原因:师门永远比君主重要。就是闻太师,不也是在“得知”姬昌得罪了截教圣人之后,放弃了直言劝谏么。
说完自己干了什么好事,姜子牙就跪在那里,既不辩解,也不求饶。反倒是一旁的王贵人沉不住气,说:“大王,你就饶了姜子牙吧,他不是故意的。”
“不是故意的?”帝辛重复道,似笑非笑地看着姜子牙。
“臣,是故意的。”姜子牙十分诚实的说。
“原来你是故意的呀!”王贵人瞧着姜子牙,惊讶地说。然后,这妖精又对帝辛说:“大王,虽然姜子牙是故意的,但是他已经意识到错误,马上就要改正了。”
“马上就要改正?”帝辛道,“怎么改?”
“他放跑了一个姓姬的老头,就让他抓回两个来……三个四个都可以,大王说是几个就是几个。”王贵人说。
姬昌=姓姬的老头,好吧,没错,但是,真的可以这样算吗?
第24章
“小妖精,你还是不要……为我求情了。”姜子牙无奈地说。其实,他更想说,别再捣乱了。
“大王~”王贵人可怜兮兮地看着帝辛。
“姜尚,你怎么说?”帝辛道。
“臣有罪,任凭大王处罚,绝无怨言。”姜子牙道。
帝辛闻言冷笑,道:“罚你有何用?”
姜子牙道:“今后只有殷商的姜尚,再无阐教姜尚。”
这年头,道修看重师门更甚君王。姜子牙对师门的心情,略复杂。他拜入阐教,一进门就是二代弟子。羡慕嫉妒一定会有。然而,他于道法上的天赋少得可怜,于是“羡慕嫉妒”变成了“羡慕嫉妒恨”,风言风语,恶意针对成了家常便饭。他说不出他的师父,元始天尊对他好还是不好。若说好,每次遇到麻烦,元始天尊从没出面。扔给他几只玉简,或是几卷书,交代几句话,就是他们之间少得可怜的交集了。若说不好,姜子牙资质差成那样,元始天尊也没说将他逐出师门。最后,瞧着他实在不是修道的料,元始天尊还记得嘱咐他去辅佐明主,享人间富贵。姜子牙从没真切的明了圣人为何,他只把他的师父当做长辈,一位和他预期相距甚远的长辈。故而,元始天尊命他助西伯侯脱困,他毫不犹豫地做了。帝辛在责问他的时候,透露出继续任用他的时候,他选择继续遵从“明主”。好吧,帝辛默默策划的对中下层官员的“忠君爱国”洗脑教育,起了不小的作用。
帝辛居高临下,瞧着姜子牙,半晌之后,道:“如今那位‘西伯侯’是何人?”
“是臣的一位师侄。”姜子牙答道。
“寡人知道了。”帝辛忽然笑了,“姜爱卿,你什么都不知道,明白吗?”
“……臣领旨。”姜子牙说。
王贵人看看姜子牙,瞅瞅帝辛,高兴地说:“大王不生气了?太好了,不用去抓姓姬的老头了!”
“有罪确实当罚,就罚姜子牙……”帝辛顿了顿,道,“抓九只野鸡,献给苏妃娘娘。记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