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别人的秘密,就要承担相应的心理压力和泄密的风险。
万一她不小心说漏嘴了呢?万一她说梦话被人听去了呢?万一那个告诉她秘密的倒霉孩子不小心自己泄了密,自己岂不是还要背黑锅?
“有一个秘密可是关于尚医的,尚医也不想知道吗?”水霄被她那避之唯恐不及的坚决态度,弄得十分气结。
“不想!”元春坚定地拒绝。免得昭王殿下顺嘴把他的秘密也说出来了。
她直接转移话题:“有一件事,我想拜托殿下帮忙。”
“什么事?”水霄瞪着她,有些没好气地说。
“我想请殿下帮我寻找一种病牛……”
————————
回到荣国府,便有丫头传话:“老太太和太太叫姑娘去一趟呢!”
元春匆匆赶到荣禧堂,贾母便对她说:“你母亲有了身孕,我年纪又大了,眼看又要过年了,家里的家务事有些管不过来。你也不小了,不知就跟着我,学学管家的事吧!”
对于帮忙管家这件事,元春早有心理准备,也早就想整顿一下家务了。
她觉得:荣国府会落到后来那种入不敷出的境地,完全就是财务控制崩盘了。
她记得原著开篇不久,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就说过贾家“架子虽还未倒,内囊却已尽上来了”之类的话。
这一世,就算她不会封妃——这是必然的,不会有省亲建大观园那件事,荣国府也不过是完蛋得更慢一点、拖得更久一点。因此,如果不为荣国府建立一个比较有效一点的财务控制体系,荣国府落入原著中那样的结局是迟早的事。
而这个财务控制体系,只能由她来建!因为要建立新的财务控制体系,就会推翻一些旧有的东西。换句她前世的通俗之语来说:这是在打长辈的脸!
既然是要打长辈的脸,那么这个恶人只能由她来做。若女儿、孙女儿都不敢更改母亲、祖母的旧例,还指望将来的嫂子们过门以后,去推翻婆婆、太婆婆的旧例吗?那基本上是想都不用想的。
不过,这件事不用着急。正如贾母所说,快过年了,正在用人的时候。如今她先冷眼看看,心里先有了一个底,明年再处置这些问题不迟。
元宵过后,元春还没有开始整顿家务,贾政先要出远门了。
过年的时候,林如海将贾政引荐给了在国子监当祭酒的同门李守中。这李守中是金陵大儒周半山的弟子,贾政得了李守中的一封荐书,要回金陵老家去,拜入周半山的门下读书。
元春觉得,贾政同学去读书也好,免得怀孕的王氏又要给他安排通房了。
说起通房她就想起赵姨娘了。
赵姨娘叫什么名字原著中没有说,但原著明确提过:她有一个兄弟叫赵国基。探春当家理事之时,恰逢赵国基死了。为了赏二十两银子还是四十两银子的事,赵姨娘还跟探春大闹了一场。所以她对这个从未正面出场的人物的名字印象深刻。
自己入宫之前,曾经在贾代善面前告过赵姨娘的黑状。她以为,贾代善已经把赵姨娘一家不着痕迹地打发出去了。
可没想到这阵子她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