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处事公平,处理政务也是干脆利落,有了他的参与,皇帝明显地就轻松了许多。
有传言说,如今的折子都是太子批的,不过皇帝和太子二人的笔迹十分地相似,还真是有些分不太清楚。
不过跟着皇帝几十年风风雨雨过来的人自然是一眼地就能看出来这其中的差别来。
从前些日子的绵软到现在的刚硬,除了太子之外还有谁?
大家忙着讨论太子去了,恍然间才发现,原来殿试已经到了眼前了。众人又将太子一事儿搁置在了脑后,开始谈论起了殿试,谁最有状元相,会不会有帮下捉婿的好事儿等等。
民间的舆论淡了,密切关注此事的皇帝和太子放松了许多,他们打的可不就是这个主意么?
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
殿试开始,贾赦目不斜视地盯着自己眼前的纸笔,完全地将自己身后的太子给忽略了个干净,提笔一气呵成。
这文章他已经改过很多回了,只要将那些观点用自己的话语表达清楚即可,他从不追求华丽的辞藻,毕竟自己是个半路出家的,才读书几年呢,若是辞藻过于凝练华丽,万一出了什么幺蛾子呢?
他不想出风头的!
如贾赦所愿,他是第七名,虽然进了前十,也是挺风光的,不过这次所有人的风光都被一个十七岁的少年人给夺走了!
十七岁的探花郎啊,简直是文曲星下凡呢!
众人都是这般众口一词地称赞着林海,翩翩才子,遗世独立,倾倒了一大片人,果然江南出才子啊!
便是皇帝,对着林海这样的少年英才也是赞叹有加,亲自赐字,如海,据说陛下有心将公主下嫁的……
☆、第60章
殿试结束,整个京都都陷入了一种狂热之中,追捧各种的才子啊,念叨着十七岁的少年探花,聊着突然没事儿人一样出现在了朝堂上的太子殿下。
这样的氛围内,贾赦中了第七名这样的好消息并不多么地显眼了。
尽管如此,贾赦还是在亲朋好友中大大地露了一回脸,成为了不可思议的存在。
贾赦自己并非是最为高兴之人,他倒是稍显平静,挺让人诧异的。
代善虽然各种的欣慰,可终究是经过大风大浪之人,过了刚刚得到好消息的那一刻之外,其他时间他很是平静的。
若是贾政中了进士,成为了世人赞叹的大才子的话,史氏高兴疯了都有可能,可惜的是,竟然是老大,虽然听着别人恭维庆贺的时候她也是欢喜的,可是这种喜悦是打了折扣的。
至于贾家的其他人么,张氏也高兴,可毕竟她的父兄都是进士出身,大哥甚至还是传胪,而且她也不能表现的太过了,生怕别人说她轻狂。
所以除了几个孩子的各种欣喜崇拜外,贾府上下都处于一种举重若轻之中,倒是让不少人刮目相看,赞叹不已,到底是国公府呢,不是那般轻狂,没骨头的。
饶是如此,荣国府还是摆了三日的流水席,庆贺贾赦科考成功。
不过这一届士子们的风头都被据说皇帝有意下嫁公主的林如海给夺走了。
十七岁啊,三元及第,而且林如海也是列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