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凶狠狠地吓唬几句,大伙就都把当年的情况回忆起来了,还原得丝毫不差——若是谁敢说假话给自己开脱,旁边的左邻右舍就会立刻戳穿。
最后,知县大人泪流满面地写着“供状”,看着旁边一排刀斧手,似乎已经预见到了下场。哀求道:“武都头,你……我们做官的确实不是包青天,但做官哪有这么容易,你自己看看,你哥哥但凡聪明一点儿,也不至于闹到最后那一步啊!”
武松冷冷一句话:“我哥哥怎样,用不着你再来评判。你熟读大宋律,你自己给自己判一个,做过这么多亏心事,按律该如何处置!”
那知县没想到强盗居然也讲理。颤着手,指着另一沓卷宗,小声说:“按律当……当斩,但下官这几年的……政绩、政绩……也是有那么些儿的……若是当今圣上来判,能将功折……折那么一点儿罪……”
武松反倒被逗得笑了。人命当做筹码来买卖,也亏他想得出来!
转眼看夏提刑,厉声道:“你呢?”
夏提刑还满口贼寇强盗的,语气强作出强硬:“今日你杀也好,剐也好,我们……是因公殉职,死在贼寇手里,留得一世清名!”
这些积年冤案及“供词”,怎么也不会让他们拿到金銮殿上去吧!
“天下官吏,谁不是这样!谁不知道,当今世上,廉吏十一,贪吏十九,人人如此,不光夏某一个,要杀,杀不完哪!”
还算有些骨气,响当当的真小人。武松微笑:“总得有个起头的不是?”
夏提刑满面沧然,捡起地上一柄刀,颤颤巍巍的凑到自己胸前,怎么也不敢下手。
武松突然说:“慢着。”
夏提刑如获大赦,赶紧把刀扔掉,洗耳恭听。
武松转头吩咐军士:“这些人,押回梁山去。”
几个当官的听了,都是喜出望外。死罪换成“充军”,倒是十分可以接受。可转念一想,脸又白了。听闻梁山上都是一群杀人不眨眼的大王,这要上了山去,死法如何,可就想也想不出来了。死后还多半会让朝廷冤枉一个“通匪”的罪名。
一群小老百姓更是魂不守舍,赵老爷子当场就有要中风的迹象。王婆早就滚地上起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