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手。小伙子人不错,就是老实木讷,样貌一般,再加上家境贫寒、出身卑微,一直光棍到了三十岁。
最近好不容易说上个卖豆腐家的姑娘,王老汉一家人欢喜得什么似的,连忙纳采下聘一气呵成,生怕人家反悔了。
可是亲家有要求:闺女嫁过去,不能降低生活质量,不能还跟一大家子挤一块儿,更不能像王老汉一样,大冷天的还走街串巷的辛苦。最好是王老汉能出本钱,给小两口开个小本生意,每月有些独立收入,这样也不用看公婆脸色。
潘小园赶紧恭喜,评论一句:“倒是合情合理。老人家你也说过,如今一家人胡乱住个两间小平房,总不能往后娶了媳妇,生了孙子孙女,上下左右的挤吧?——话说回来,姑娘家里,给多少嫁妆?”
既然是为了小两口的共同幸福,那也不能光让男方掏钱包办。就算男家愿意,那岳家也是大大的没面子。宋代又有厚嫁之风,平民百姓平日里省吃俭用,嫁闺女的时候却必须风风光光,才算在邻里间抬得起头。像过去的金莲,被主人家强嫁给武大,还得象征性的陪些嫁妆,闹剧才算完满。
王老汉老老实实说,亲家是答应出四十贯嫁妆,但那也是媳妇嫁过来之后的私人财产,归媳妇自己处置,总不能全用来贴补生意;王老汉若是要给小两口置个铺面,男方这边,怎么也得对等的出四十贯以上,才算像话。
可王老汉的积蓄早就花在聘礼上了,如今可拿不出四十贯,给儿子媳妇做启动资金。卖茶汤虽然生意兴隆,可毕竟是小本薄利,又有一大家子要养,一个月攒不下几贯钱。
可巧这时候,有家大酒店提出,花钱买断他那些祖传茶汤的配方——早有人眼红这些配方了,王老汉几十年了一直坚持保密——价格正好是四十贯。条件是王老汉此后不许再私自卖茶汤。
潘小园当即心里一阵警钟。这是趁人之危,低价掠夺他人的知识产权!
可王老汉看不清这么多,只知道自己缺钱,要是一口气拿不出四十贯,千辛万苦说来的儿媳妇多半要黄了,儿子多半要一辈子光棍了,老王家可要断香火了。说着说着,伤心得说不出话。
潘小园一针见血地指出:“老人家,不说别的,要是那大酒店买断了你的配方,又不许你再卖茶汤,你儿子以后做生意,除了茶汤,还有什么拿得出手?总不至于跟着媳妇卖豆腐吧?豆腐谁家都能做,也谈不上什么祖传配方,哪有你的茶汤有竞争力!这配方不能卖。”
王老汉呆呆看地,半天,点点头。忽然老眼放光,觉得理解她的意思了。
“娘子若有余钱,小人……小人这个……厚着脸皮借一点……定然还利息,定然还利息!”
民间高利贷太坑人,政府贷款不好申,王老汉猛然想着,身边不就有个小小的女财主么!关系还是跟自己不错的。
潘小园心思一转,飞快地做了几笔计算。
“这么着,奴家这里恰好有些私人积蓄,也许能帮上你这个忙,但不是借你钱……”不等他多心,赶紧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