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以为自己的新才艺让众人折服,没成想还有一半功劳是因为这首词!
这事弄的!
误会大了去了!
只听谢隐大师道:“倪师过谦了!您刚才明明说这是青玉案今夕,显然就是有感而发,怎么可能不是您写的呢?没有今夜的情境,谁又能写得如此传神?
“另外,老朽不才,斗胆相问,您的心中是不是始终装着一位绝世佳人?而天涯陌路,您千万里追寻不得,由此日夜烦忧,特别希望在蓦然回首间看见她?是也不是?”
听谢隐大师如此一问,倪雾立刻勾起了无限的回忆!
他之所以能进谢府,本就缘起于对若水的思念,否则又怎么会创作出绝美的旋转动图呢?
倪雾最希望的就是时光倒流,佳人重现,所以乍听谢隐竟能一语道破他的心声,竟也有高山流水遇知人之感,于是点了点头。
他点头,本只是想承认心中的确装着一个人,可在所有人眼中这首词自然也就是他所作了,因为谢隐本就先说的词,后说的人。
倪雾本没想通过别人的诗词抬高自己,可他却不知道今晚随手写下的《青玉案·元夕》还真没在词坛上出现过。
后世史学家通过研究整理,最终知道《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所作,是婉约派诗词的典型代表,正因为这样,辛弃疾才和晏殊、柳永分庭抗礼,并驾齐驱,不分上下。
有鉴于此,这首词经常会出现在后世的穿越文学作品中,是专门用来吊打一切不服的挑衅者的。
倪雾又不是穿越者,自然不可能获得那种超能力,当然不会硬说别人的作品是自己的。
但是这首词还真是第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面世,以前从未流传开。
这是倪雾根本就没有想到的。
古代的文人墨客在诗词大会上出现的佳作很多,可也不尽相同,在别处也有很多佳作传世。
有的也许是在诗人、词人酒醉后所写,甚至还有可能是在风雨之日夜宿破庙有感,直接在残壁之上挥毫留下墨宝,所以很多大美诗词无人认领,这是其一。
其二,不入仕的文人学子大多清贫,这就衍生了一股催作流和收藏流。
大体的意思就是有钱人慕名而来,以重金求诗词几首,之后就算人家的传家宝了。
这事时有发生。
其三,有时落魄的诗人、词人受到别人的盛情款待无以为报,也大多会留下一些墨宝作为回赠之礼。
……
凡此种种不同情况,就会造成一些绝美的诗词有可能几百年都不见天日。
收藏这些诗词的人家,有的纯属喜欢,还有的想让后代凭借这些诗词博个功名,自是不会轻易示人的。
而古代,除了签字盖章的诗词,又没什么版权,真是在谁手中就算谁的,从而导致很多非常唯美的诗词作者都只能用佚名代替。
所以佚名作品之多,远超诗圣、诗仙、诗魔、诗神、诗狂、诗佛、诗鬼这些人创作总和……
而拿了人家好处,或转身忘了自己写在墙上大作的诗人、词人,大多也不会再提这首诗词,因为文人讲究傲骨,不侍权贵,不为斗米折腰,真要说出把诗词拿去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