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丛林法则,谁的力量强大谁就有话语权,拼的就是野蛮和力量,没有任何道理可讲。
再好的文明也架不住野蛮的摧残,就像秀才遇见兵一样,有理说不清。
正是因为这样,南楚每况愈下,岌岌可危,有几次差点遭受东齐西秦的围攻而灭国。
如果不是有北赵出兵解围,南楚的天恐怕早就变了。
这里的小四国恩怨纠缠,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所以两两结盟,互相对抗,报团取暖。
四个小国按方位分为东齐西秦,南楚北赵,成菱形布置。
最初,南楚与北赵在四国中都属于弱者,所以制定了攻守同盟的国策,算是盟军。
东齐和西秦相对强大,有联合也有对抗,没少欺负南楚和北赵。
可以说只要西秦一出兵对付南楚,东齐一定出兵对付北赵,非常默契。
史上有一场非常出名的战役“围魏救赵”,说的就是当时齐国军师孙膑为解赵国之围使出的兵法计策。从这个意义上说,赵国欠着齐国的情,可随着时过境迁,赵国却参与了五国伐齐,没少从齐国北部占领城池。
这就是为什么东齐总爱出兵对付北赵的原因,说白了,后世四小国之战其实就是祖辈恩怨的延续而已。
四小国的立国也挺有意思,得从徐福第一次东渡出海说起。
徐福虽然没有访到仙山,可跟随的能人异士们却发现了一座铁矿山,就是这片岛屿中大名鼎鼎的阿贝山。
徐福把这件事对始皇帝进行了汇报,嬴政对这座铁矿十分重视,派遣了五千军士,押送了三万奴隶和战俘去开采。
由于当时修长城和皇陵已经征用了大量的劳役,已到了无人可征的地步,所以这次东渡出海开矿,便把各个破城灭国的王侯将相,以及一干富贵充数到三万苦力之中,其中不乏还有很多女眷……
可后来,随着使皇帝的驾崩,秦朝的统治走了下坡路,而此时的阿贝山却由于几次大规模的奴隶运送而人员密集起来。
到了秦末,刘邦、项羽的崛起使得秦朝的统治终于走到了终点。
秦朝灭亡的消息就像纸里包不住火一样,突然有一天就在阿贝山中传开了,秦军人心惶惶,而奴隶们的反抗也达到了最高潮。
杀人夺船的奴隶们逃离了阿贝山,占领了海盗湾与恶魔岛。
没能逃走的奴隶们则一面战斗,一面迁徙,最后形成了四大集团势力。
这四大集团势力都是原各国的旧势力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南面为楚,北面为赵,东面为齐,西面为秦。
现在的四国就是原四大集团演变而来,不过不同于战国七雄时代,这里的四国只能叫做后世四小国。
而最有意思的却是现在的南楚才是原来的秦朝将士建立,而西秦人实为中原楚国后裔。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大秦帝国在最强盛的时候,楚南公就喊出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口号,而且还真的一语成谶。
大秦帝国灭亡之后,本在四国诸岛占统治地位的贵族和士兵遭到了反抗,最后只占领了南方的区域。
而他们痛恨原楚国人灭了大秦,所以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