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赵要想进入南楚可是势比登天。
所以北赵一直为这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觉得自己实在太吃亏。
赵皇赵松石认为南楚已经有了玄武关,没有必要再霸占蛇头山和蛇身谷,可楚皇却说一寸山河一寸血,祖宗留下来的国土寸土都不应该丢。
为这事两国差点闹掰,巧的是北赵和西秦之间又爆发了大战,没有南楚的出兵北赵危矣,所以经此事后,北赵也就不提蛇头山和蛇身谷这事了。
南楚和北赵联盟多年,共同抵抗东西两侧的夹击,有唇齿相依的意味,但是随着北赵大兴武力,而南楚偏文废武,两国之间的军力相差越来越大。
由于南楚主要是老秦人,从始皇帝那时算起就是官和兵,所以占据了最好的南楚之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就算历经多年战乱,其地位依旧岿然不动,牢牢占据着最好的地盘,占尽了地利。
楚皇现在也推行改革,施行仁政,有了一定的民众基础,也算有了天和,所以虽然武力军备有所下降,但是自保尚可,这才在东齐和西秦的夹击下仍能安然无恙。
北赵太子这次率领使团入楚走的就是蛇头山和玄武关,因为没有别的路可走。
玄武关距离寒山城也就几百多里,几日就可达到。
寒山城今天可是出动了大量的人马来维持秩序,普通民众只能远远观望。
由于两国的联姻本就是南楚先提出来的,所以北赵太子使团的到来可是南楚的大事,由太子秦坚、二皇子秦仁、三皇子秦信率领一众文臣武将在北门迎接。
楚皇只有三个儿子,老大就是太子秦坚,由马皇后所生,老二秦仁,由黄妃所生,老三就是秦信,由萧妃所生。
二皇子秦仁自幼体弱,喜文不喜武,喜静不喜动,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流,喜欢独处,所以就算在京城也很少有人见过他的真容。
中原对于迎娶一般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亲迎的流程,称为六礼,过程非常繁琐。
四国之地常年征战,对于迎娶之事可没那么多讲究,就算皇家也不例外,聘礼一下,人就娶走,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北赵太子借祝寿之际行迎娶之实,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之事了,只是南楚民众不知道的是,这事却是有南楚先提出的。
两国秘使往来多次,把诸多事宜早就敲定,单单让秦岚蒙在鼓里。
北赵太子入楚不得带超过一千的人马,这也是事先约定好的。
赵喆进城可是轰动京都的大事,所以围观者云集。
忽有执事官员飞马来报,北赵太子仪仗已经来到城下,顿时鼓乐齐鸣,城门大开,一众官员和远远围观民众都睁大了眼睛。
北赵太子仪仗气势非凡,最前面是百名长枪队,列成四队,各个盔明甲亮,坐骑全都是五马。
所谓五,指的是分剪马鬃为瓣,分为五个纹,以象天文。
杜甫曾经在《高都护骢马行》里提到过五马:“五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李白在《将进酒》里面也曾经提过:“五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可见以百匹五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