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无人机,一摸一个不吱声。
“归根结底,是没有一个信息分享平台。”李暮若有所思。
后世社会通讯十分便捷,都能出现民用超过军用,国家还不知道的状况。
更别提现在,远距离通讯全靠打电报。
李暮忽然又想道:“还有化工冶金研究所,研究顶吹氧气转炉的肯定不止他们。然而因为信息的滞后,他们现在可能都还在空耗时间和精力做研究。”
……
走着走着,李暮到了半导体研究所。
先去吴希、黄坤和黄新华哪里分别看了看,了解了一下研究进度。
除了黄坤那里的程控数字交换机改军用有了一定的突破外,吴希和黄新华的研究都处于需要时间积累的阶段。
稍稍纠正了一下他们的略微走偏的方向后,他便骑着自行车回了家。
大杂院的院子里,钟大爷正在用箩箩煤。
这年代的煤也是限量供应,为了节省点,都会这干。
小煤块和煤面留着烧炉子,剩下的就烧大锅底。
看见李暮,钟大爷笑着打了个招呼:“小李回来了啊。”
“是啊,您箩煤呢?”李暮看了一眼煤,还有不少的石头夹在里面,质量可见一斑。
看到这里,他忽然心中一动,快步走回家里
到了家里堆煤的角落一看,果然也是煤块煤球。
而且和后世不同的是,煤球上面并没有蜂窝状的小孔。
正在做饭的王娟红看见他站在煤堆边上,连忙道:“小暮,你看那些煤做什么,小心别沾上了,脏。”
“婶子,现在市面上只有这样的煤块和煤球吗?”李暮问道。
王娟红道:“是啊,都是这样。”
“小暮,你先出去会儿,我再在炉子里烧点煤。”
“你奶奶的身体不太好,虽然冬天过了,但晚上还是有点冷,不能让她冻着。”
说着她便将李暮赶出厨房。
出来后,李暮就看到王娟红提出炉子,用纸条点燃引火的柴薪后,就用蒲扇用力地扇火,再往炉膛里赛煤球,再使劲扇。
滚滚的浓烟从炉膛里冒出,扇了十几分钟,煤球才渐渐点着。
看得李暮频频皱眉。
后世有蜂窝煤,点着根本废不了多大的功夫,也没有这么多的烟。
想到这里,他立刻回到房间,给阿斯克发去消息:“阿斯克,伱知道蜂窝煤吗?我想查一下它的资料。”
“行,我马上发给你。”阿斯克干脆道。
看来有上次游戏的幌子,他暂时是不会起疑了。
没过多久,李暮便收到了蜂窝煤的历史资料。
让李暮意外的是,其实他所处的时间已经出现了蜂窝煤。
不过因为烧用蜂窝煤采用的是在煤周围,围炉灰的方法,既麻烦又不卫生,所以一直没有推广开来。
“我倒是可以试试解决这个问题。”李暮暗暗想道。
资料上明明白白的写着答案,采取两用炉膛泥沟烧煤法和蜂窝煤专用炉瓦,就能解决围炉灰的问题。
说干就干,他拿出一张图纸,先把手工制作蜂窝煤的简易工具和专用炉瓦的设计图画了出来。
至于制作蜂窝煤的机器,李暮暂时不打算搞。
他之所以上心,主要还是想弄给炉子给李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