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的一份功劳。”
他说完后。
彭垄先是看了看朱雨生,然后道:
“李顾问您说的这是什么话,如果能对您的研究有帮助,此事自无不可。”
虽说人还没拐来便搭进去了一些,但只要能拉进和李暮的关系,那就是值得的。
不过他们这边三言两语决定了那些研究人员的去向。
让其反倒有些不乐意了。
一个40多岁的研究员站了出来,道:
“所长,这事儿您是不是应该问一问大家的意见。”
有人带头,其他的人虽然没有说话,但也纷纷表示了不满。
毕竟李暮的名气大是大,却和他们的研究方向无关。
让他们跟着其进行研究,这不是开玩笑嘛。
“意见,你们有什么意见?”彭垄痛心疾首、恨铁不成钢道:
“跟着李顾问研究,可是多少人求都求不到的机会!”
刚刚开口的研究员看了看李暮,然后郑重道:
“李顾问,我们不是在针对您,只是术业有专攻。”
“如果是计算技术方面、钢铁冶金方面,我们都完全信任你。”
“可这是坦克的武器研发,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干的。”
他的话虽然听起来让人觉得有些冒犯。
然而确实只是在实事求是。
对于李暮,他们每一个人都相当敬重。
可敬重是一回事,盲目的相信又是另一回事了。
“我知道大家的想法,不过我希望你们能够我一个机会,来说服你们。”李暮笑着道。
他并没有在意对方的态度,反而相当高兴。
科学依据,需要的就是这种敢于质疑一切的精神。“您请说。”研究员道。
既然李暮要解释,他们不可能不给面子。
毕竟朱雨生和彭垄还在一旁站着,眼睛都快被瞪了出来。
李暮道:
“我打算研制125mm的滑膛炮,并且已经有了相当完善的研究方案。”
他说完以后。
研究员并没有说话。
见状,彭垄着急道:“老张,你说句话啊,闷着做什么?”
“李顾问,目前我们主流的炮弹,是线膛炮。”张姓研究员沉吟了片刻,然后道。
火炮问世之初期,不论是前装炮还是后装炮,都是滑膛炮。
但是人们逐渐发现滑膛炮存在精度差、射程近的缺陷,为了改变这些不足,加上火炮技术、铸造技术的发展,在炮膛内壁上打造膛线。
这就是线膛炮,也是现在夏国59式坦克上装备的武器。
直到64年左右,m第和老大哥先后发明了可以通过炮膛发射的炮射导弹,才慢慢改变了这一情况。
不过直到70年代,线膛炮和滑膛炮之争,才以后者的绝对优势获胜告终。
虽说线膛炮固然有精度上的优势,但是坦克炮更主要的是强调穿甲性能,打得再准,无法穿透装甲防护,那还是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穿甲能力够强,即便精度不高,一发没打中,那就再来第二发、第三发,只要命中就能摧毁目标。
“不过这些,只有我一个人清楚。”李暮心中暗道。
想要说服对方,仅仅是空口无凭地说滑膛炮比线膛炮好是没用的。
他沉吟许久,然后才道:
“现在m帝的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