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466章 亏本买卖

第466章 亏本买卖(2 / 3)

,然后又很快会被埋怨上,最终和用过的手纸一般被丢开,成了弃子。

苦苦熬数十年,从童生、秀才考举人再中进士成为官员,一点点熬到现在的地位,难不成就是为了追求这么一个结果?

所以现在的朝廷上下风气渐渐产生了变化,许多官员开始摆烂躺平,每日暗中求爷爷告奶奶希望崇祯皇帝看不上自己,让自己安安稳稳在原本的职位上多呆几年,千万千万不要让崇祯皇帝对自己重用。

正因为这样,内阁几乎成了所有官员敬而远之的场所,如果不是崇祯皇帝直接点人入阁,基本上大伙都不会主动,这也算是大明开国以来从未见过的稀罕事了。

其实徐宪成并不清楚,崇祯皇帝之所以这么干一方面是对内阁的不满,他觉得无论是内阁首辅还是阁老都不是合适的人选。但他又没有好的办法来改变这些,许多时候崇祯皇帝很羡慕他爷爷万历皇帝,觉得如果像自己这样勤政的皇帝能有一个和张居正一样的首辅辅助的话,那么大明必然会强盛起来。

所以崇祯皇帝频繁更换内阁成员的目的就是要想要找他心目中合适的人,最好是再出现一个类似张居正一样的优秀首辅。可问题在于崇祯皇帝这么干先不说臣子们的反应如何,而且还直接破坏了原本内阁和皇权之间的平衡点,导致内阁长期除在混乱之中,首辅包括阁老根本没有时间来进行长期稳定的施政,因为今天你还是阁老,说不定明天就换人了,下面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从内阁发出去的命令能有多少有效时间,无奈之下只能观望甚至坐视不理。

此外,就算张居正复生也是没用,在这样的主子手下干活,别说一个张居正了,哪怕十个张居正也是白搭。再说了,张居正是何许人?张居正的强势天下皆知,他崇祯皇帝能忍受张居正这样的臣子么?可别忘了张居正可是有一句大名鼎鼎的话“吾非相,乃摄也!”做臣子的居然爬到当主子的头上去了,以崇祯皇帝的性格脾气,不把张居正的脑袋砍下来就算优待了。

对于孙元化的那封信,徐宪成最终还是没做出任何反应,就连回信中也闭口不提之前的事,只是安抚孙元化几句,婉转劝告让他在辽东小心在意,保障自己的安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至于其他不用多插手。

接到徐宪成的回信,孙元化看完后呆了许久,心中明白徐宪成的提醒,最终也无奈长叹了一声。

而这时候,收到大批粮食的皇太极已有了足够底气,随着这些粮食的在手,满清这边有了足够一年的储备,这样就给了他后续谋划的基础。皇太极从来没想过真的和大明握手言和,至于所谓的和谈根本就是一种政治手段罢了。不过袁崇焕的反应和对和谈的急迫,让皇太极有了意外收获,这些收获不光是粮食问题的解决,还包括了他有更多的准备时间。

转眼间,冬天过去,随着春天的到来,休养了一整个冬日的皇太极开始蠢蠢欲动,面对南方大明的世界,皇太极一直垂涎三尺,从没放弃入侵大明的想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