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1444,拜占庭再起> 第163章 我即浪潮

第163章 我即浪潮(1 / 4)

第163章 我即浪潮

马尔马拉海,一个被包围在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半岛之间的狭窄海域,海中有马尔马拉群岛,岛上盛产大理石,也因此而得名。

马尔马拉海较为封闭,仅有两条狭窄的海峡与外界相连,北边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沟通黑海,南边的达达尼尔海峡沟通爱琴海乃至更远的地中海。

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一起构成了黑海海峡,扼守着地中海和黑海之间的唯一海上通道。

黑海贸易繁荣时,来自波罗的海沿岸的毛皮,粮食和宝石通过顿河和第聂伯河南下,来自东方的香料,丝绸和瓷器通过丝绸之路西行,在沿岸的几个贸易中心初步汇集后,再经过黑海航线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直达君士坦丁堡。

可以说,君士坦丁堡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渴望之城,黑海海峡居功甚伟。

东罗马帝国衰落后,逐渐丢失了黑海海峡的掌控权,自西而来的拉丁人凭借强大的海军舰队在一座座岛屿上插上了自己旗帜,自东而来的突厥人则通过一次次的军事胜利奠定了他们在爱琴海西岸的绝对权威,东罗马势力龟缩至巴尔干半岛固守。

两约翰内战将东罗马帝国最后一点家底完全败光,内战双方在色雷斯地区大打出手,疯狂地用土地换援兵,为了赢得内战不惜引入外敌。

亚平宁半岛上的威尼斯,热那亚和安纳托利亚半岛上的艾登贝伊国,卡雷西贝伊国都曾向内战双方投入雇佣兵,发不出军饷的两个皇帝允许雇佣兵们就地征税,使得罗马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地。

十四世纪中叶,时任教宗联合威尼斯共和国,向时常袭扰东地中海贸易的艾登贝伊国先后发起多次十字军,目标士麦那。

来自坎塔库泽努斯家族的约翰六世再三恳求未果,眼睁睁看着支持自己的艾登王师回防本土,消失在海峡对岸。

不甘放弃大好形势的约翰六世思来想去,最终做出了一个改变欧洲历史的决定。

1343年,奥斯曼首领奥尔汗接到约翰六世的求援信,大喜过望,命王子苏莱曼率军渡过黑海海峡,踏上了欧洲的土地。

1354年,苏莱曼王子仅仅带着少许兵力,一举偷袭了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加里波利要塞,通往欧洲的大门自此打开。

接着,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东罗马帝国在色雷斯地区的许多城墙和堡垒发生大面积坍塌,反复发作的黑死病和长久以来的欠薪也使守备力量降到最低,给了奥斯曼人趁机而入的机会。

之后的几十年里,奥斯曼人开始在巴尔干半岛大肆攻城略地,宛如风中残烛的东罗马帝国根本无力阻挡,眼睁睁地看着大片国土相继失陷。

而今天——

“开炮!”

加里波利要塞前,以撒挥动权杖,排成阵列的炮兵连队点燃引线,黑火药爆燃产生的巨大能量推动着铅弹滑出炮膛,带着百余年的愤懑与痛苦,重重撞击在要塞的城墙上。

看着要塞中狼狈躲避飞溅矢石的奥斯曼士兵,以撒的嘴角微微翘起。

这座要塞在奥斯曼人心中的地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