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联合纺织卡特尔
当第一场大雪在君士坦丁堡的上空飘然落下时,沉浸在奥林匹斯运动会中的罗马人终于明白,又一年的冬天悄然而至。
自北而来的寒风吹散了大城市中的人群,获得圆满成功的奥林匹斯运动会宣告结束,各支代表团有序回乡,聚集在城市里的游客依靠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线回归家园,窝在了自己温暖的卧室中。
不出所料,北方大城市上空的煤烟一年比一年浓厚,煤炭价格降低,焦炭使用率提高,室内的炉火比往年更旺,东罗马帝国的百姓度过着又一个暖冬。
至于十分难闻的气味,满眼昏黑的天空,遭到污染的水沟……在这个时代,这可是文明的象征。
当然,这种情况仅限于北爱琴海及黑海沿岸的北方大城市,东罗马帝国的北非领土对煤炭的需求量就相当少了,这里地处亚热带,绝大多数的人口聚集在北方沿海的地中海气候区中,对于这里的居民来说,冬天反而是最为温和舒适的一个季节。
如果一个地方没有寒冷的冬天,那便无法产生庞大的能源需求,没有庞大的能源需求,取暖物便不会实现从木炭到煤炭的革新,为了方便煤炭开采而诞生的蒸汽机便几乎不可能出现,寒冬摧残生灵,却也逼出了进步。
在柯本气候分类法中,君士坦丁堡属于夏干温暖气候到常湿冷温气候的过渡区,是地中海沿岸最寒冷的城市之一,再加上小冰期带来的影响,拥有三十余万人口的君士坦丁堡对煤炭的需求量无疑是庞大的,如果处理得当,寒冷的“诅咒”反而会变成温暖的“祝福”。
同时拥有煤铁资源的地方可不止英格兰一处,热带非洲的不少地方也具备这个条件,但哪怕他们与18世纪的英国具有同样的文明层级,他们也大概无法点燃工业革命的火,没有需求,那就何谈生产,何谈创造。
当然,上帝是公平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也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东部大西洋上,一艘三桅大帆船向东南行驶,位于顶层的豪华休息室中,两名乘客有一搭没一搭地交谈着,相互之间维持着最基本的尊重,但显然不是特别亲近。
坐在靠背椅上的是一位商人,约摸五十来岁,两鬓皆已斑白,皮肤被晒得黝黑,脸上布满皱纹,浑浊的黑色眼睛里偶尔闪过一丝精光。
坐在窗边的中年人则是官员打扮,精心裁剪的黑色制服上佩戴着银质双头鹰徽章,双头鹰的利爪下则是一朵盛开的帝王。
见身边的官员在寒暄几句后便不再言语,而是一门心思地观察着窗外的海景和即将抵达的港口,老商人有些无奈,从口袋中掏出一盒烟卷。
“帕夫洛斯阁下,您抽烟么?”
“不必了,扬纳男爵。”
帕夫洛斯挥挥手,表示拒绝。
“您是有爵位的贵族,我只是一个文官,按道理,您无需对我使用敬语。”
“呵呵,您这就说笑了,我这个爵位不是靠军功得来的,封地也就是几内亚海岸的一座小岛罢了,没什么价值。”
扬纳男爵笑了笑,将一根烟卷塞进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