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不复礼?我大清那么多儒家君子在朝为官,有几人能与之相比?”
倭仁冷冷一笑:“可他现在却割据一方,听调不听宣,俨然是唐季藩镇.世间岂有如此的君子?”
翁同龢摇摇头:“倭大人,罗雪岩不如此,大清早就无东南了!他虽然割据一方,虽然喜欢洋务,但终究是大清的臣子,也在替江南儒门保下了几多元气。而且他对朝廷、对皇上还是忠心的,要不然也不会提出以八旗子弟御宛平新军的主张了。”
倭仁淡淡反问:“八旗子弟还有几个能做事的?”
翁同龢正容道:“莠民都能成为大清东南柱石,难道八旗子弟就不能振作?而且如今打仗早就不靠弓马娴熟了,只靠洋枪洋炮犀利。根本就不难!同龢一介儒生,在上海住了两三个月,就学会使用洋枪了,而且枪法颇好。
京中八旗子弟,学三个月学不会,六个月,九个月,十二个月呢?有手有脚,肯用心,肯下功夫,怎么可能学不会?明明是八旗子弟能学会的,又为什么不让他们去学,而是要依靠科尔沁蒙古呢?
科尔沁蒙古是外藩蒙古啊!罗雪岩是藩镇,科尔沁蒙古就不是?皇上能把北京新军交给罗雪岩吗?这不可能吧?那科尔沁的郡王为什么能一手操持北京的新军?
倭大人,咱论事不论人,您就说这事儿对不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