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涉及到大量内外部合作。
再加上陈元光的野心太大,想一次做一个和过去有着很大差异、技术领先的空间站,这就更是增加了难度。
因此光甲航天急需从外部找一个合适的项目负责人,本来他们是想从华国航天研究院挖,后来航天口的领导亲自来找陈元光,大致意思是:
“别挖了,再挖我们都要被光甲航天给挖空了,你们八千人的规模,少说有三千人是从航天口抠出去的,像能主持空间站项目建设的负责人,我们内部就那么两三个,真不能被你挖走,放过我们吧。”
没办法光甲航天的吸引力就是这么强,要是光甲航天想挥锄头挖,航天口的待遇和管理模式是肯定留不住人的。
陈元光也不想撕破脸,所以只好把目光转向国外,正好在光甲航天内部员工的引荐下,克里斯·康明斯成为了目标之一。
他是国际空间站项目建设阶段的负责人之一,从nasa退休之后成为了nanoracks的联合创始人。
nanoracks是一家太空创业公司,也是最早较早尝试太空产业商业化的公司。
他们成立仅仅一年,就在国际空间站建造了首个实验室,业务涵盖遥感技术、微小卫星和立方星部署、空间站气闸舱和空间实验器材改造等等。
nanoracks在国际空间站拥有一个完整的商用外太空科研平台。
克里斯一手主导了nanoracks的商业太空实验室。
简单来说就是太空项目经验丰富,这样的人实在难找。
克里斯愿意接手的唯一要求就是,要先和陈元光见一面。
陈元光听到之后,觉得好像挖这些高端人才,见自己一面成了标配,自己就跟大熊猫一样成了珍惜动物。
“你好,克里斯先生,我还在上学的时候就从杂志上看到过关于nanoracks的新闻,当时我还在想自己要是有一天能够拥有自己的空间站该多好。
没想到十多年时间过去了,我真的有机会拥有自己的空间站。
而且还有可能和我年轻时候在杂志上看到的人物一起共事。”
克里斯咧了咧嘴,他干瘪没有几两肉的脸笑起来有些难看,“nanoracks是个失败的项目。” “为什么这么说?
在我的印象里,nanoracks应该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业航天项目才对。”陈元光好奇道。
之所以光甲航天内部评估后会认为克里斯是个合适的对象,就是因为nanoracks的经历太符合光甲航天的要求了。
众所周知,光甲航天目标是太空采矿,空间站会成为太空采矿的中转地。
nanoracks已经是和太空采矿中转站目标最一致的商业太空项目了。
他们曾经利用国际空间站在周围快速密集部署小型立方体卫星,曾经一次性部署了48个立方体卫星。
太空采矿同样需要快速部署卫星捕捉小型天体的动向。
他们还有空间站外的工作模块,这更是难得宝贵的经验,未来空间站上天之后,光甲航天需要密集把机器人部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