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打算借国民党的招牌笼络革命派。”
“孙中山北上之前,冯玉祥还需要为自己营造革命人设。”
“毕竟他之前是军阀,连同盟会成员都不是,现在突然以革命者自居,肯定没有相信。”
“那么冯玉祥要怎么打造人设呢?这个时候最有效果的方式就是收拾身为旧势力代表的溥仪。”
“11月5日,冯玉祥派兵将溥仪逐出紫禁城。”
“驱逐溥仪事件虽然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效果是真不错。”
“大家见冯玉祥不卖遗老遗少和保皇党人的面子,与北洋军阀貌似不同,也就相信他是革命者,而冯玉祥也因此成为孙中山在北方的名义代表。”
冯玉祥:我把溥仪赶出紫禁城,实在是功在国家、利在千秋的义行。
他也看到了另一个时空的隆裕太后在弹幕上大骂他不信守承诺,但他丝毫不在意。
隆裕太后和国民政府签订了《清皇室优待条件》,允许溥仪保留帝号,并住在紫禁城中。
但他考虑再三,还是选择将溥仪撵出北京城。
之所以这么做,可不仅仅是为了营造自己的革命人设。
而是溥仪在紫禁城的一些所作所为,实在是让人看不下去,这才将溥仪赶了出去。
溥仪总觉得自己不能行驶皇帝的职责是一种对民国政府的牺牲,因此仗着《清皇室优待条件》找民国政府要起生活费来很有理,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得到的。
可随着军阀混战,国民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在给溥仪的生活费上就有些拖延和减少。
可结果溥仪大发雷霆,还借助国际舆论指责国民政府违约,严重损毁国民政府的形象。
除此之外,溥仪还一心想着复辟,在满清遗臣的帮助下率领五千辫子军复辟称帝成功。
不过好在这场复辟闹剧仅仅十二天就被镇压了,逼得溥仪不得不再次宣布退位。
之后溥仪不断勾结各路军阀和外国列强,企图伺机再次复辟。
溥仪的这种行为让大家都很担心,觉得待在紫禁城的溥仪简直就是一个定时炸弹。
而且溥仪还把紫禁城的古董字画大肆倒卖,使得国宝文物流落到海外,给中华民族造成严重的损失。
如此种种,他把溥仪驱赶出紫禁城,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前,原本的反直三巨头是段祺瑞、孙中山和张作霖。”
“孙中山远在广州,对北方是鞭长莫及。”
“段祺瑞下野多年,皖系的实力也偏弱。”
“因此张作霖早先并没有打算与段祺瑞、孙中山平分胜利果实,他想的是入关之后一手遮天,独霸北洋政府。”
“然而时局被冯玉祥这么一搅和,张作霖也不得不改变策略,把段祺瑞给抬了出来,担任临时政府的临时执政。”
“所谓临时执政,就是张作霖无意操控中央,只是情势所迫,让段祺瑞临时出来撑撑场子。”
“等孙中山到了北京,大家再组建联合政府。”
“不过,张作霖抬出段祺瑞显然不可能只是为了过渡,他的真实意图是联合皖系制衡革命派。”
“1924年11月24日,段祺瑞在陆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