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34章 亚圣孟子

第334章 亚圣孟子(6 / 7)

果不顾百姓死活,推行暴政,将会失去民心而被百姓推翻。”

“想要做到仁,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五点。”

“一是亲民,孟子主张统治者要与民同乐。”

“二是用贤良,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三是尊人权,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认为如何对待百姓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四是富有同情心,要求统治者用推恩办法来治民。”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样做便能得到百姓的欢迎和拥护,从而达到无敌于天下。”

“五是杀无道之者,也是仁,而且是最大的仁。”

“孟子要求对一切的暴君污吏进行严厉的谴责,力图实现清正廉洁的政治氛围。”

“虽然孟子的仁政理念并没有得到实施,但是并非纯属理论。”

“如果要是从经济政策着手,对农业社会而言,百姓只要平安度日,得以养生送死无憾。”

“然后加以适当的教育,提升社会秩序的水平,国家自然会步入正轨。”

“但可惜在战争年代,孟子的思想并没有得到各个诸侯国的实施。”

“第一个思想主张,性善论。”

“在孟子的伦理哲学中,性善论是他的一个标签,与荀子的性恶论相对。”

“孟子的性善论强调了教育的可能性,而荀子的性恶论强调了教育的必要性。”

“孟子以性善论作为人们修养品德和行王道仁政的理论根据,认为仁、义、礼、智、信等伦理道德的要求源于人的本性本心。”

“同时性善论认为通过学习人人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君子,又强调了教育的可能性,具有很大的的教育意义。”

“第一个思想主张,因材施教。”

“孟子一贯以孔子的正统继承者自居,他的教育贡献也是无与伦比的。”

“孟子不仅授徒讲学,培养出了众多等优秀的学生,还与弟子一起著书立说。”

“在教育方法上,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因材施教,提出了易子而教的传统教育方法。”

“当得意门生询问有的君子,为何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

“孟子认为父子之间由于感情深厚,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往往不严,对于儿子的一些错误和毛病也因为溺爱和骄惯而放任,从而使正确的教育难以为继。”

“所以,易子而教既能从严要求,也能保持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伤害感情。”

王阳明:孟子一生并非功成名就,能够被称为亚圣,最应该感谢的是唐朝儒家大师韩愈。

孟子被称为亚圣的原因很简单,主要是因为孟子在继承和发扬儒家学说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果儒家学说是一座高楼大厦的话,那么孔子就是那个为儒家学说打好地基的人。

而孟子则是把这个高楼大厦建立起来的人,像孟子以后的儒家大师是把这座高楼大厦进行内部装修的人。

在荀子之后的儒家大师,西汉的董仲舒,唐朝的韩愈,北宋的朱熹。

不过是把这座高楼大厦的内部装饰,进行了一些翻新和改造而已。

孟子能成为儒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