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452章 田园诗陶渊明

第452章 田园诗陶渊明(2 / 7)

诈、勾心斗角的事情太多了。”

“没多久,陶渊明就受不了了。”

“他果断辞职回家,觉得还是在家舒服。”

“没多久,州里又让他做主簿,可是刚从官场出来的陶渊明拒绝了。”

“刚一出去,就觉得不大对劲,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陶渊明和大多数人一样,被生活逼着去做某些事。”

“但是陶渊明比绝大多数人更有勇气,他敢去做,也敢离开。”

“一入官场,便知不适合自己,陶渊明已经断了做官的念头。”

“他打算让自己家变成一个耕读之家,一边耕地一边读书,远离仕宦,远离官场。”

王维:人可以穷,可以隐居,可以躺平,但不能懒散,不能一直躺下去。

作为田园诗的开创者,陶渊明的诗描绘了一幅恬静祥和的田园生活画卷,令人心之向往。

然而诗意之外是残酷的现实,陶渊明晚年生活十分落魄。

甲之年还要为了生活四处乞讨,最后在贫困和困顿中结束了生命。

更讽刺的是,陶渊明博学多才,五个儿子却无一成器。

非但无法依靠,还要靠体弱多病的老父亲养活,令陶渊明的晚年生活越发悲惨。

陶渊明娶过三个妻子,第一任妻子难产一尸两命。

第二任妻子生下四个儿子后病故,第三任妻子陪伴他度过了漫长的艰苦岁月。

三任妻子一共生育五个儿子,分别取名为俨、俟、份、佚、佟。

孩子们年幼时活泼可爱,深得陶渊明的喜爱。

他辞官后曾专心教育孩子,希望孩子们将来能成为学识渊博的人。

但是事与愿违,所有儿子都没有按照陶渊明的设想发展。

陶渊明认为长子陶俨不思进取、性格懒惰无人能及,十六岁了依旧学无所成。

次子陶俟不爱学习,写出来的东西不忍直视。

三子陶份和四子陶佚不识数,十三四岁的年纪连六七都不认识。

幺子陶佟是个妥妥的吃货,眼里只有吃的,其他的都不关心。

孩子们小的时候,陶渊明正值壮年,还能种豆南山下。

一家人虽然生活贫困,好在能自给自足,这时候陶渊明的诗中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字里行间都是田园生活的美好。

但随着年龄渐长,田间劳作有些力不从心。

原本希望五个儿子能分担责任,没想到哪个也靠不上。

面对生活的重担,曾经坚持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被迫出仕,去面对他极其厌恶的官场。

但最终因为性格耿直,得罪了很多人,再次辞官归隐、以务农为生。

陶渊明在五十多岁的时候曾给孩子们写过一封长篇家书,书里概述了自己的一生少而穷苦,东西游走。

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全家人今日的处境感到十分愧疚。

又表达了没有能力改变现状的痛苦,同时勉励孩子们团结互助。

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要分家,同心协力渡过难关。

转眼陶渊明已过甲之年,孩子们也人到中年,生活没有给这家人施舍一点怜悯。

五个儿子依然像小时候那样,等着老父亲投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