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虽感恩于曹操,却始终效忠于刘备。
这样一个既骁勇又忠诚的战将,曹操心里自然不能不忌惮。
每当夜深人静,曹操都会担心,担心关羽的一举一动,担心他会成为自己霸业的巨大威胁。
而现在,关羽被杀,曹操终于可以安稳地睡个好觉了。
司马懿的反应却截然不同,这位一向深沉内敛的谋士,看到关羽的首级后,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情绪波动。
此乃东吴移祸之计也。
仅仅九个字,却让整个大厅瞬间安静下来。
曹操愣住了,随即恍然大悟。
关羽的死,表面上看是东吴为讨好曹魏,送上了一份大礼,但司马懿却看穿了其中的玄机。
东吴此举,是为了挑拨曹魏与刘备之间的关系。
他们希望曹操和刘备反目成仇,最好两败俱伤,而东吴则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司马懿洞察到了这一点,提醒曹操不要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
若是一般人,可能会被关羽之死的表象所迷惑,认为这是东吴的示好,甚至可能因此对孙权放松警惕。
但司马懿不同,他看得深远,思维缜密。
他不仅看穿了东吴的计谋,更提出了应对之策。
不如将关羽首级厚葬,告知刘备,使其迁怒东吴。
这一句话,不仅巧妙地避免了曹魏与蜀汉的直接冲突,还让刘备将仇恨的矛头转向了东吴。
曹操听完,顿时豁然开朗。
他连连称赞司马懿的智慧,立刻下令厚葬关羽,并派使者将此事告知刘备。
果然,刘备得知此事后,怒火中烧,立誓要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伐吴。
这一局,司马懿不仅成功化解了曹魏的危机,还让东吴与蜀汉的矛盾彻底激化,为曹魏的后续发展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从这两段对话中,不难看出曹操和司马懿的思维差距。
曹操,虽然是一代枭雄,但在关羽之死的刺激下,表现出的却是个人情感上的释放。
他的十字感叹,更多的是出于对关羽的畏惧和对自己未来安全的庆幸。
而司马懿,则站在更高的战略角度,冷静地分析了局势,并提出了长远的应对之策。
这九个字,凸显了他深厚的谋略功底和冷静的头脑。
这场十字对九字的对话,成为了曹操和司马懿智慧高下的鲜明对比。
曹操,虽有雄才大略,但终究是一个充满情感的凡人。
而司马懿,则是一个冷静理智、深谋远虑的智者。
正是这份冷静,让司马懿在三国的纷争中保持了不败的姿态,最终助司马家族夺得了曹魏的政权。
“十二月,刘备与孙权大军逆江而上与曹操大军对峙于赤壁。”
“恰逢此时,曹操军中瘟疫盛行,新收编的水军尚未磨合,将士们士气不足,在与周瑜军队最初作战时被打败。”
“战败后,曹操将水军和陆军会合,抓紧时间操练水军。””
“并命人把船只首尾连接,这样一来船只更加平稳,将士们也不容易晕船。”
“对此,周瑜部下黄盖想出苦肉计,先假意投靠曹操,待曹操来相迎时,再火烧曹营。”
“周瑜采纳了黄盖的计策,最终借着东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