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501章 大历十才子卢纶

第501章 大历十才子卢纶(3 / 7)

善于运用意象,彰显出胜利壮举,传达唐军赫赫战功,具有历史意义。

他的边塞诗雄浑刚毅,虎虎生威,也有边塞生活之悲,沉痛的社会现实渗入诗中,尽显苍凉之感。

总体来看,卢纶的诗就是其一生写照,也能看出诗人的心路历程。

起初,他对仕途渴望,希望建功立业,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这种儒家思想特别鲜明。

但是,科举之路屡战屡败,即便最后为官,也是比较低微职位,怀才不遇情感和悲凉经历凸显。

因为安史之乱爆发,他不得不漂泊四海,触景生情后,凄惨与思乡之情浓烈。

到了晚年,佛道思想占据其思想重要位置,彰显隐逸情怀。

总之,卢纶是中唐时期一位不可或缺的诗人。

他的诗就是历史写照,也是其心态写照,极具历史意义。

“大历五年,依旧名落孙山的卢纶,住在了长安城的郊外,继续等待着踏入仕途的机会。”

“时隔两年,卢纶经元载引荐,终于得到了阙乡尉一直。”

“只是这个官职对于卢纶而言,并没有让他感到欢喜,反而让他充满惆怅。”

“元载引荐他,并不只是欣赏他的才华,而是为了给自己笼络文人集团。”

“好在不久之后,卢纶又受到了宰相王缙的赏识,此人乃王维之弟。”

“他之所以礼待卢纶,并非是为了建立自己的政治集团,他只是单纯出于对卢纶才华的欣赏。”

“大历十二年,卢纶的又遭遇了一次人生的重大转折。”

“这一年,曾经提拔过他的两位宰相得罪,卢纶也受到了牵连。”

“虽说他很快就被无罪释放,可是他被朝廷罢官闲置,这让他空有功名而无实权。”

“其实大历时期的卢纶,诗作水平并不高。”

“自从他于永泰元年到达长安以后,往昔行旅诗的风格不再,对于他当时的生活背景有关。”

“长安城里生活着的卢纶,没有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这个时候的他,整日以文会友,每日宴会赋诗,于达官贵人门下写下了不少应酬之作。”

“未曾踏入仕途之前,卢纶的诗主要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伤心情。”

“得到赏识以后,写的是一些形式主义,较为严重的应酬之中。”

“获罪牵连之时,则是表达自己心中的悲愤之情。”

“所以,卢纶在长安的这些日子,所写的诗缺乏感情和境界,只是为了迎合当下的一种形式之诗。”

“建中三年,他被贬为抚州长史,卢纶的从军生涯由此开始。”

“此后他亲眼目睹了藩镇叛乱的现实,他不再是那个困在长安城,困在文人狭小天地里的卢纶。”

“他从原来的世界走了出来,开始接触到壮气豪迈的军队生活。”

“这段人生经历,开阔了他的视野,也激起了他从军报国的壮志,卢纶的诗风、诗作内容由此发生变化。”

“卢纶的诗,终于从以前的形式诗开始向军旅诗转变。”

“从军途中的卢纶,所写之诗都以军队生活,还有军人豪情为主。”

“以前行旅诗中雄健高昂的风格又一次回归,他的组诗《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