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杜预妻子是公主,符合刑法中八种减刑的条件,判定以侯爵赎其罪。”
“后来陇右的军事情况和杜预分析策划的完全一样,当时朝廷上下都认为杜预有筹划策略的才能。”
“泰始七年十一月,又值匈奴统帅刘猛举兵反晋,占领并州西部及河东、平阳一带,皇帝下诏让杜预以散侯的身份在宫中出谋划策,不久又拜为度支尚书。”
李白:杜预担任度支尚书期间,石鉴从军中回京师,报功不实,为杜预所弹劾,二人遂互相仇恨,双双被免官。
杜预以侯爵身份兼任原职,几年后又被拜为度支尚书。
此后一直到咸宁四年,杜预一共担任七年的度支尚书,提出的建议数不胜数。
杜预担任度支尚书期间,上奏建议籍田和安边政策,讨论处理军国要事。
又作人排新器,兴建常平仓,定谷价,计算盐运,制订征收赋税制度。
类似这样内以利国外以安边的建议有五十多条,都被皇帝采纳。
泰始十年,武元皇后杨艳逝世。元皇后的陵墓将迁到峻阳陵。
按旧丧制,安葬以后,皇帝和群臣即可以脱孝服。
尚书上奏,认为皇太子也应脱孝服。
杜预提议皇太子应守古代丧制,服丧三年皇帝听从了这个意见。
咸宁四年秋,兖豫诸州郡连降暴雨,西晋统治区域内大面积涝灾,蝗虫四起,杜预曾前后两次陈述救灾计划。
这两篇收在《晋书》中的奏章是后人研究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文献材料。
杜预在宫中七年,斟酌处理国家大事,不可胜数,受到朝野的赞美,号称杜武库是说杜预心中无所不有。
当时武帝秘密制订了灭吴计划,而朝臣议论多有不同意见,只有杜预、羊祜、张华与武帝意见相合。
羊祜病重时推荐杜预代替自己的职务,因而以本官假节关行平东将军,兼征南军司。
咸宁四年十一月,羊祜死后,杜预拜为征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赐给追锋车和第二驸马。
杜预到任后,修补甲兵,耀武扬威,选拔一支精锐军队,袭击吴西陵督张政,大破张政军,因有功增封三百六十五户。
为了试探东吴防务虚实,他组织了几百名劲卒乘船过江,偷袭东吴名将、西陵督张政的防地。
俘虏了很多敌军,缴获了大批军资。
接着,他又用离间计,使东吴末帝孙皓撤换了张政,另派武昌监刘宪守备江防。
东吴江防部队新易将领,上下离心,战斗力更加削弱。
杜预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在咸宁五年几次上表晋武帝,请求立即出师伐吴。
在上表中,他详细分析了东吴的内政和军备情况,批驳了朝中一些大臣认为伐吴之举胜负难以预料、还是不要轻举妄动的观点。
他说,现在东吴孙皓残暴无能,朝政昏暗,臣下离心,士无斗志,败亡的征兆已十分明显。
目前出师定能稳操胜劵,劳师败绩的可能仅有百分之十。古人云兵贵神速,如果不立即出兵,迁延时日不但贻误战机,而且计划难免泄露。
孙皓一旦怖而生计,整修城池,加强江防,那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