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第135章 归属感

第135章 归属感(3 / 3)

们和日本国内的联系,对日本彻底封锁来自海参崴的信息。”乔治知道日本人的威胁有多大。

清日战争爆发前,来自日本的情报人员,将清帝国渗透到千疮百孔,他们不仅熟悉清帝国的军事实力,甚至制作了比清帝国官方更详细的军事地图。

黄海之战前夕,来自日本情报人员的情报,使日军准确推断出清军抵达战场的时间,为清军的战败埋下祸根。

俄罗斯也注意到了日本的情报能力,在日俄战争前夕,俄罗斯为了限制日本情报人员的活动,对海参崴地区的东亚人加强管理,清国人和高丽人遭遇池鱼之灾,连同日本人一起被清理。

这就是海参崴排华的由来。

在1905年之前,俄罗斯不仅没有限制华人在海参崴地区的活动,反而因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筑,大量从清帝国雇佣工人,当时在海参崴的华人,是俄罗斯人的数倍之多。

在俄罗斯人眼中,东亚人都长得差不多,分不清那些是华人,那些是日本人。

乔治能分得清,从现在开始就对日本移民加强管理,让他们和那些发配西伯利亚的犯人一样,去最艰难的地区,承担最辛苦的工作,干最累的活,挨最毒的打。

现在离1905年还有几十年呢。

海参崴的日本人,如果想向日本国内传递消息,那就请先活到1905年再说吧。

“华工怎么样?”乔治问的宽泛。

“华工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工人,他们任劳任怨,努力工作,只要按时发放薪水,他们从不抱怨——”米哈伊尔滔滔不绝,东亚三大群体,米哈伊尔对华工最满意。

和整天满世界宣传“最勤劳”的某族不同,华人才是全世界最勤劳的民族。

勤劳还是其次,关键华人从不抱怨,对正治不热衷,他们只是默默赚钱寄回故乡,年老体衰无力工作时叶落归根,这简直就是工人的典范。

“今年离开海参崴的工人多吗?”乔治知道,每年冬天都会有很多华工离开海参崴。

来年这些工人,会带更多华工来到海参崴,就像候鸟一样。

“很多,但是选择留下来的人更多,有些华工主动要求到矿场工作,只因为矿场的薪水比较高。”米哈伊尔唏嘘不已,和赚钱相比,是否危险都不再重要。

“要想办法让更多的工人主动留下来,最好让他们移民,和家人一起移民,这样才能有效增加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人口。”乔治的根本目的还是移民,得让那些华工对海参崴有归属感,他们才能成为真正的海参崴人。

“我正在想办法,努力从清帝国雇佣更多女孩,让她们和华工组建家庭,这样他们就会心甘情愿留下来。”米哈伊尔的方法是正确的,不过方式嘛——

不好说。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