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自西北向东南形成一条弯曲的大斜线,西南方的援军前来援助。
由于是辅攻,刘羡本身只要做到牵制东面守军的任务就可以了。所以他没有做过多的动员和激励,只是绕着城池研究了一圈后,发现这座县城没有壕沟,周围多是平地,便决定在城南箭程内修建十余座箭楼,保持住对城内箭矢的远程压制后,再设法登城不迟。
说干就干,为了能快速地修建箭楼,刘羡运用了跟随李密学习的建筑方法,即先预制出制作箭楼所需要的木梯、木板、梁柱等物,确定能够快速安装后,方才派甲士护卫,带人去选好的地点建楼。
这种办法几乎缩减了修建的一半时间,只要挖好地基,仅要一个时辰就能搭好箭楼框架,对城内的叛军施以反击了。加上天气仍然有大雾持续,等下午雾气消散的时候,城内的守军惊讶地发现,城东面赫然已立起了十五座箭楼。
后知后觉下,胡人们连忙试图出城摧毁这些建筑。可惜为时已晚,箭楼的工事虽未彻底完善,但已能做出简单的回击。楼上箭士箭如雨下,楼下甲士持戈护卫,上下之间相互呼应,就足以挡住胡人的攻势。
胡人们的斗志并不坚决,在攻了一阵,丢下了百来具尸体后,很快就知难而退。相比之下,北地军的损伤控制在了四十人以内,对于攻城方来说,这算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交换比了,刘羡不禁有些自鸣得意。
就在刘羡造着云梯,打算准备次日登城作战的时候,卢播带着几名侍卫前来视察前线详情。
卢播也对刘羡的进度极为满意,便问道:“大概几日能够破城?”
刘羡心想,自己本来是辅攻,自己破城会不会有些喧宾夺主?不过即使如此,他还是夸下海口道:
“五日之内,攻破东门!”
卢播走后,刘羡突然发觉南门尚没有什么声响。不由对周处的进度感到好奇,也不知他那边是采用的何种策略,又推进到了什么地步,于是当即派人前去打听,结果打听的人回来说:
“子雅公还在准备造土山的土囊,尚无什么动作呢!”
这不禁叫刘羡大失所望,心想: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周处虽然大局观强大,但战术上还是乏善可陈。看来这次首先破城的功劳,还是要轮到自己了。
一觉睡醒,又是个寒冷的大雾天气,刘羡便在军营中检验器械,准备视线稍好后,就架云梯正式登城。不料自南面响起一阵隆隆鼓声,这声响不禁叫刘羡愕然:怎么回事?建威军不是还没有建好土山吗?这是开始攻城了?
所谓土山,分为两种,一种是如望楼般居高临下压制城内塔楼的土山,另一种则是自墙角堆砌,为士卒堆出一条登城道路的土山。
周处选择的自然是后一种。
要堆砌这种土山,最大的问题是危险。要运砂石到墙角,就会完全被敌人的箭雨所覆盖,而且由于效率缓慢,守军很容易就会出城袭扰,并将建成的土堆推翻。古人正是为了减少这种伤亡,才研制出了可折叠梯头带尖钩的云梯,虽然不如土山坚实,又易被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