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只急着将这些人下葬,挖了一些大坑,然后叠在一起埋了。谁谁谁葬在哪里,已经不会有人在乎了。
到了临晋败报传到泥阳的这一天,虽然大家还是会为鲜卑人的出现感到恐慌,也会为同伴的失利心生悲悯,但这些情绪都被攻城失利的事实所掩盖了。众将士听到这个消息,无不松了一口气,他们心里明白,鲜卑人的出现是压断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个已经进行了长达三月的攻防战,终于要结束了。
包括齐万年自己也知道,军队继续攻城的条件已经不成熟,他不得不结束这场战事,准备退兵了。
当夜,他一个人坐在帐外怔怔出神,眼睛望着头顶的明月,常年挂在嘴边的笑容,不知在何时何刻消失了。他心想: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呢?难道自己的计策还不够多,亦或是判断还不够冷静,又或是能力还有所欠缺?不然,为什么自己的志向还不能实现,要遭受这样大的挫折呢?
齐万年很快就得到了答案,他又想:或许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单纯地因为天命不够眷顾自己罢了。所谓人力有时而穷,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不是你做得不错就能成功的。这是早在六十多年前,诸葛亮就已经证明了的事情。
可这个答案又让他感到可悲,如果注定不能成功,那为什么还要战斗呢?他想起自己年轻岁月时的期望,对身边的齐贵说道:“我过去在黄崖集办马市的时候,常想买一匹千里马,以为有了千里马就能日行千里。可等我真弄到了一匹的时候才发现,千里马其实并不罕见,能供千里马纵情奔驰的草原才是难得的。”
齐贵听得出来,齐万年这是在哀叹天命并不眷顾于他。于是就说:“不管是何人都会遭遇挫折,哪怕是刘邦、项羽这样的人物,也会有跌宕起伏的一生,眼下这点失败,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个小小挫折罢了。”
“并非微不足道。”正如齐万年一如既往的那样,他冷静地陈述道:“这一战,我在泥阳城下折损将近两万,其中还有数千精锐,已经是难以承受的损失了。更别说临晋那边的死伤。综合来看,扶风一战打出来的优势,已经被我损耗殆尽了。”
“我既不能乘胜掌握关中,接下来的坎,会非常的艰难,能不能挺过去,并不取决于我,而取决于诸部有没有信心。”
“陛下,大家都很崇敬您。”齐贵低头说道,“相信这个坎坷,一定能挺过去的。”
“但愿如此吧。”
齐万年看了齐贵一眼,并没有继续多说,但他内心知道,崇敬一个人,和对一个人有信心,那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心态。
他又回看远处的泥阳城,不禁在心中感叹:城中的那个对手,才是自己最大的坎坷。
次日一早,齐万年就召集军中诸贵议事。众将本来意志消沉,但看见这位胡人天子安坐在正中间的胡床上,脸上笑容一往如常,都慢慢地放下心来。
正如齐贵所说,这一次攻城战齐万年虽然没有取胜,但他所表现出来的战术与才能也是其他人远不能及的,众人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