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忍难待时,好让族人有所积蓄。若是再开战端,粮秣消耗,又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显然,这位新来的晋人元帅,是想要效仿司马懿之故智。以少量精兵牵制我军,等我军粮秣消耗殆尽,不能再枯守营垒的时候,他再乘势追击。不得不说,这个想法,还是蛮精明的。”
齐万年这一番分析下来,既符合事实,又有前例参考。旁听的众人全都心悦诚服,但心中又难免升起对晋人策略的恐惧,他们说道:“确实如此,那陛下有什么办法应对呢?”
齐万年徐徐睁开双眼,露出胸有成竹的笑容,以不容质疑的语气说道:“不论对方有何意图,我有坚城在此,只需区区数千人,就能令他无可奈何。更何况,我等还可以退回秦州,在半道设伏,莫非他还能不追不成?不过眼下敌军尚未到来,还要根据对方的下一步动作,再来制定战术。”
这些话其实并非是齐万年的真心话。但他知道,身为首领,是绝对不能在部众面前露怯的,即使处于悲观的局面,也要给属下乐观的假象,非如此不能服众。所以说出来的事实,往往和真正的事实相差甚远。
若孟观当真是按照这个计划来执行的话,齐万年自知之前的准备都作废了。对方根本不打算攻城,那城池造得再坚固又有何用呢?他不禁想起刘羡对孟观的评价,心知这真是一个棘手的对手,想要取胜绝非易事。
可该用何等战术去取胜呢?齐万年之所以不在堂上议论,就是因为心中无底。他心知肚明,就目前看来,自己过去惯用的种种诱骗战术,在孟观面前应当是无效的,不能对此抱有侥幸。
那想要克敌制胜,就不能再按照过去的思路来计划,而应该采用更加大胆、更加天马行空的计划,来避免陷入空耗粮草的窘境。而到底该怎么做,齐万年毫无头绪。
好在就从目前敌人的动向来看,己方尚有时间来做相应的调整。
齐万年确实不是凡人,在五六日的时间内,他苦思冥想,竟然真的又掏出来一个新策略:
既然对方想要看自己坐耗粮草,那自己何不分兵出去,因粮于敌呢?
虽然关中几乎已成白地,全赖关东支持,但河东之地仍然门户大开。何不分出数万人,渡过大河,兵进河东,直接在河东、平阳等地抢掠粮草,这样既解决了粮草问题,同时又会给晋朝制造更多的难民,形成巨大的军事压力。
若晋军不回援,这一路人马便继续推进,从河东进入上党,继而威逼河内,同时煽动并州的胡人造反,到那时,兵锋距离洛阳仅有百余里,莫非洛阳朝廷坐得住?如此就成了围魏救赵故事,哪怕孟观事先打算得再好,在皇帝的指令下,无非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被迫猛攻己方的坚城营垒,要么回师洛阳。只是这个行动过于危险,几乎完全放弃了拥有的地利。也不知道之后会遇到多少意外因素,而且沿途跋涉上千里,即使成功了,牺牲在半路的将士也不知有多少。
但齐万年斟酌再三,还是毅然决然地决定执行下去。自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