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李世民的骚操作,一个接着一个!【求月票】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是李世民的名言。
那么,作为一个善于反省的皇帝,李世民为什么没有在玄武门之变中总结经验教训?
甚至为后世树立了一个喜欢自相残杀,武装夺权,乃至男女混乱的‘脏唐’形象?
其实,这主要源于李世民对皇权的认知。
虽然李世民出身贵族,但对皇权的认知,并没有从一开始就清晰明了,而是通过后来的学习,才逐渐认识到皇权的本质。
其中,最令他受益匪浅的,要属秦王府时期,虞世南编纂的《帝王略论》这本书。
按照《新唐书·艺文志》的记载和历史学者的考证,虞世南编纂的这本《帝王略论》,是以时代先后为顺序,将夏商周至隋文帝时期的历代帝王得失,进行一个总结,从而寻找一条治国安邦的道路。
那么,李世民在这本书中看到了什么呢?
不是皇帝杀大臣,就是大臣废皇帝,或者皇帝杀将军,将军篡皇位,皇帝杀皇子,皇子反君父。
可以说是满屏的废,杀,弑,篡等血淋淋的前车之鉴。
那么,后世看到的历史又是怎样的呢?
作为经历过明,清两朝,‘皇权高度集中’的后世人,基本很难理解唐朝之前,包括唐朝皇帝,宗室,士族,勋贵,豪强共生共治,谁也不服谁的社会形态。
甚至有人会觉得,在朝堂上骂皇帝,或者不跪皇帝,就是大不敬之礼,更有甚者,以为皇帝不能给皇后行礼。
其实,这只是臆想罢了。
为什么隋朝会二世而亡,就是隋炀帝破坏了规则,想要独裁统治,想要建立大功业。
唐朝是推翻隋朝建立的,李世民能走隋炀帝的老路吗?
很明显不能。
所以,他也需要遵循这个规则,与世家门阀共治天下。
而正是因为这样的社会形态,权力争夺才会超乎想象的激烈。
都说总结历史可以更好的看清当下,但站在李世民那个位置,那个时代,看过了几百年的乱斗纷争,你方唱罢我登场,他难道就不会想,自己会被大臣废,被将军杀,被儿子造反?
别说他功劳有多大,威势有多强,就不会惧怕这种情况,像宋文帝刘义隆,还杀了拥立他登位的四位托孤大臣,甚至连周武帝都杀了把他捧上皇位的宇文护。
想要指望儿子,大臣给自己体面,他都是当过儿子,大臣的,他难道不知道儿子,大臣能不能给自己体面?
所以,他必须要平衡儿子的权力,平衡大臣的权力,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
还记得李渊说什么来着?
权力是斩断亲情的魔剑!
在权力争斗面前,亲情是非常脆弱的。
而李世民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斩断亲情,以皇帝的权力限制太子的权力。
要知道,太子与皇帝之间,可是非常微妙的。
一旦太子真正行使自己的权力,哪怕是皇帝,都要忌惮几分。
皇帝希望太子有人君之相,是个合格的储君,但又不想让太子行使自己的权力,威胁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