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知其二。周以德治国,仁政施天下。秦则相反,以力得天下,却无法以力治天下。夺天下可借武力,治天下则需顺应民心。”
此话一出,众臣面面相觑。
而李承乾则深深的看了眼李二陛下,陷入了沉思。
很明显,李二陛下的心思昭然若揭,他向往周朝八百年国运。
但是,他却没有明说,而是继续试探众臣的想法。
却听他又笑着道:“诸位大臣,朕欲问长治久安之策?你们可有高见?”
“这”
众臣闻言,互相对视,却无人站出来奏对。
直到李世民再次将目光落在萧瑀身上:“萧爱卿,朕问你,三代能长治久安,三代之后,为何不行?”
萧瑀想了想,道:“三代之所以能长治久安,是因为分封制,三代之后,秦行郡县制,故而速亡!”
此言一出,众臣心里一咯噔。
但却正中李世民下怀。
夏、商、周三代的国运,皆超过了四百年,自秦废分封至隋朝,除北魏之外,政权皆短命。
这说明什么,说明分封才是正道啊!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赞成分封,比如吏部尚书高士廉。
只见他持笏道:“陛下,臣以为,国家命运自有定数,与皇帝的英明,官员的贤能,密切相关,并不是施行什么制度,国家就能长久。”
“而且,分封世袭会阻碍贤良之路,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是啊陛下,分封难以保证后代同样贤明,若后代出了不孝子孙,对百姓将会造成伤害,同时也会给朝廷带来撤封或保留的两难境地。”礼部尚书杨师道随声附和道。
“那依杨爱卿之见,该如何让国家长治久安呢?”李世民反问道。
杨师道沉吟了一下,道:“依臣之见,可以学习汉光武帝刘秀,只给爵位和赋税,而非实权。”
“嗯”
李世民点了点头,既没否认,也没答应,而是将目光落在了魏征身上,笑着道:“魏征,你平时不是话最多吗?怎么今日哑巴了?”
“陛下以为臣话多,那是因为陛下错多,陛下不犯错,臣就无话可说!”
魏征面无表情地回怼道。
李世民嘴角一抽,满脸尴尬,旋即没好气地道:“那你说说,如何让国家长治久安!”
“陛下在问臣之前,臣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了,但臣的想法,可能与其他大臣不同!”
“怎么不同?”
“回陛下,臣以为,若施行分封制,势必会导致朝廷税收减少,这样一来,朝廷只靠关中税收,很难维持朝廷运转!”
说到这里,魏征不由看了眼李承乾,又道:“比如朔方的大捷,以及现如今对突厥的作战,没有地方税收做支撑,朝廷如何面对强敌?”
听到这话,众臣互相对视,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其实,他们非常明白分封制的弊端,比如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皆是前车之鉴。
再比如,秦与隋的二世而亡,并非因废分封行郡县。
然而,李世民为求国运永昌,他们根本不敢直言。
直到许敬宗从朝臣队列中站出来,笑呵呵地道:“陛下,依臣之见,不如分封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