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
老杨头连忙解释道:“申酉戌亥四个作塘也能造福船,而且作塘里能容纳更多的福船,那一批就能建造六十艘,八个作塘一起开工,一年能造两百艘千料福船。”
嗯,一年两百艘勉强还能说的过去,毕竟,水师还有蜈蚣船和八爪船。
万历闻言,果断道:“那行,朕给你招两万匠户过来,你们赶紧修复剩下七个船坞水道,今年争取做一百艘千料福船出来,明年就要做两百艘。”
啊?
老杨头小心道:“万岁爷,这个,我们还得造漕船呢,不造漕船的话,漕运怕是会出问题啊。”
漕运的确是个大问题。
万历其实已经了解过漕运的问题了。
大明《赋役黄册》上虽然只剩下三亿多亩地了,但是,按每亩两石算,一年的田赋应该也是三千多万石。
现在,宗藩禄米和朝廷的田赋加起来才一千两百多万石,这中间为什么少了两千多万石呢?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因为漕运的损耗。
大明北面的田地大半都被宗藩给兼并了,根本就不能自给自足,只能从南面运送到北面去。
这就是所谓的漕运,漕运损耗是相当大的,大明光是漕船就有一万多艘,漕军就有上十万,他们都要吃饭,也要发粮饷,还有漕船的维护和更替,运河的维护,贪官污吏中饱私囊等等,一年下来两千多万石粮食就这么消耗掉了。
其实,这个漕运是有很大争议的,包括到底用河运还是用海运都争了几十上百年。
这个问题他也是迟早要解决的。
万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漕船你们就不要做了,也不要修了,你们全力建造水师舰船。”
啊?
老杨头闻言,愣了一下,这才拱手躬身道:“小人遵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