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动物固定牢固,并将针管沿脊柱中线对齐。
将针头轻轻垂直(或稍微倾斜70-80°)插入压痕的交叉处,注射器保持垂直。当触碰到骨头时,将角度慢慢减小到约30°,然后将针头滑入椎间隙。
小白鼠如果出现明显的突然甩尾现象是成功插入椎间隙的标志。针头一旦进入椎间隙就会感觉到被牢牢夹住。
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注射了。
胡嘉然试了一下,感觉还可以,但其他人上手的很慢,这个操作对他们来说的确是有点困难。
商讨了一下,胡嘉然让人买了一台二手的x光机器方便大家练习。前期可以用透视的方法确定注射液部位。
不得不说,这个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把小白鼠用芬太尼麻翻后,再进行穿刺,穿刺后再做x光,以此判断穿刺的成功率,很适合新人练手。
这一周不知道死了多少只小白鼠。
“怎么样?结果出来了吗?”胡嘉然看到岳鹏辉过来立马问道。
“明天才能出具体的结果。”岳鹏辉说道。
“那你过来干什么?”胡嘉然有点不满。
“我杯子忘这边了。”
“你是来上班还是来喝水的?”胡嘉然瞪了他一眼,“喝喝喝,天天就知道喝!”
岳鹏辉拿起杯子就跑,最近胡总可能受到的压力有点大,大姨夫来了,脾气很不稳定,他这几天挨过好几次骂了。
胡嘉然的确有点压力,高风问了几次这边的情况,言语中虽然没有催他意思,但明显老板很关注试验的进度。
他第二天一大早便来到了实验室,鲁博士正带人统计结果,他们干了一个通宵,总算是检测了大部分小白鼠。
“怎么样?前后数值有变化吗?”
“有的,变化还挺明显的。”鲁博士赶紧汇报道到,“注射底物后小鼠脑脊液中 smn蛋白的数值明显升高。”
“鞘内smn2信使核糖核酸(mrna)转录本中外显子 7的纳入也明显超出原先的数值。”
胡嘉然大喜,赶紧给高风打电话汇报情况。
最近,一项即将开展的临床试验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京城协和医院儿科神经内科发布了一项招募患者启事,文中写到一款新药即将在该院进行临床试验,实验的对象是5q脊髓性肌萎缩症的患者。
一时间,医疗界内的相关人士议论纷纷。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定位于染色体5q13.2的运动神经元存活1(smn1)基因突变,所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比较罕见,发病率为 1/10000~1/6000,携带率为 1/50~1/40。
sma1型(严重婴儿型):生后6个月内发病;严重者出生时已有明显症状,四肢无力,喂养困难,呼吸困难;始终无独坐能力,预后差,2岁前死亡。
sma2型(迟发婴儿型):生后6~18个月发病;婴儿期吸吮、吞咽功能正常,无呼吸困难;可独坐,始终不能独立行走;可生存至10~20岁,多死于呼吸肌麻痹。
sma3型(少年型):生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