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在老师面前他也不藏着掖着。
“我觉得院士肯定是没跑的。”鲍院士笑着说道,“你现在就是资历低了点。”其实说资历好像不太合适,说年龄更为恰当。
“我跟几个老朋友沟通了一下,大家都认可你的成绩。”
“但就是太年轻了。”
鲍院士心里感觉挺复杂的,能评上院士的可都是大爷大妈,猛然要是有个20多岁的年轻人上去,一些老同志恐怕在内心接受不了。
“这个病人的父亲是.”
他这么一说高风秒懂,华国或者说多数国家都是个人情社会,很多时候干什么都要讲关系。
大家都说自己做的东西好,一些评委都不是相关专业的,他也搞不懂到底谁的更好。
投票的时候肯定会倾向自己熟悉的人,这是不争的事实。
就比如选村长呢,你是愿意投给自己二大爷,还是投给不认识的路人甲?
那肯定是自己大二爷啊,还用说嘛。
“让他来吧,趁着团队还没撤,我们赶紧给他私人定制一下。”高风干脆道。
“行,我回去就跟他沟通。”鲍院士也没再多说,两人又谈了一些成为院士相关方面的事情。
一般来说,想成为院士至少博士毕业,这个时候大部分人的年龄约26-28岁,这一步几乎不可跳过。
然后就是博士后出站(约29-32岁,可跳过),然后就是获得基金委青年基金或同等基金(35岁之前,可跳过)。
接下来就是四青了(青千,青拔,优青,青长江),大多数院士都是在38岁之前获得这项荣誉,一般不可跳过。
同时还要多次获得基金,这一步可以跳过,但绝大部分人是没法跳过的,没有基金也不可能获得四青。
再往下就是杰青、长江,这里面优青和杰青不可同时申报,一般要在45岁之前,这一关虽说在评定院士的时候没有具体要求,但几乎所有的院士都获得过这项荣誉。
再往下973首席(现在改名了,可跳过)。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三大奖(自然科学、发明、技术进步,最好是前两项,不可跳过)。
以上所有项目打通关,那么恭喜你,你可以着手申报院士了。
一般来讲第一年肯定是陪跑的——三大奖继续申报——…………——直到最终评选为两院院士。
这个时候你已经是一方巨擎了,但假如你足够吊,那么还可以继续往前走。
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终身成就奖)或者重点大学校长(副部级)——教育部或科技部部长——全国政协、人大副职——the end。
高风目前的情况非常乐观,他目前是鲍院士的博士,肯定能顺利毕业,获得基金委青年基金或同等基金难度也非常低。
四青这块他是没有,但却是直接上的长江学者,这个显然更有说服力。
由于贝伐珠单抗注射液首仿的事情,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近乎板上钉钉,这一关也完美通过。
这么看来,好像是等博士毕业就可以申报院士了.
所以鲍院士根本不担心他评不上院士,只是好奇要熬到什么时候才能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