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了,下去吧。”
姬衍痛痛快快的通过了内阁的奏折,调令大军开动,朝着齐国开进。
一切都有序的进行着,似乎燕国的统一大业指日可待。
......
韩信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内心有些挣扎。
他无比的想要让伐齐大军战败,然后换他韩信上场,这样才能让自己立下战功,位于人臣巅峰。
韩信不是什么愚忠之臣,他也有自己的野心。
他的野心并不是做当家做主为天子,起兵反叛姬衍。
他想要成为士的巅峰,无论是今生还是历史上的韩信,他都是以这个目标的。
韩信在最初投奔刘邦时,送上的平定三秦的策略中,有一条为:把天下分封给有功之臣,以诸侯治天下。
他想要裂土一方,成为春秋战国时代那种称王道寡的大王,而并非一个没什么卵用的彻侯。
韩信是国士无双,国士无双重点是士。
他一直以来都是以士的形态来要求自己,他不想反叛,他不想背叛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主公。
但他想当王,怎么办?那也只能让主公封他为王了。
可刘邦不行,刘邦要搞郡县制,白马之盟更是规定异姓不得封王,否则天下共击之。
当然,这句话可以当放屁听的。
大汉王朝的异姓王也挺多的。
蒯彻当初劝韩信自立,与刘邦项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并且说出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千古名言,这样都没能把韩信给劝反。
反而,韩信写信朝刘邦索要王爵,说:齐国现在没人管,我觉得需要一个代理齐王,你看我成不?
刘邦当时接到信,心里挺崩溃的:他那是正是与项羽交战的巅峰时期,急需韩信的兵马。
形势比人强,刘邦根本就不想封王,结果韩信愣是整了这么一出。
无奈,刘邦大手一挥:你不是想当王么?那也甭代理了,你就是齐王了。
于是,韩信被封为齐王。
封了齐王后,韩信就美滋滋的率军进攻项羽。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十面埋伏,项羽自刎乌江,刘邦得了天下。
一统天下之后,刘邦对于韩信的兵权还是很忌惮的。
刘邦只比秦始皇嬴政小三岁,他都六十多了。而韩信多大?三十。
是个人都知道,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刘邦铁定会死在韩信前面,到时候大汉王朝有谁能压的住韩信?
于是,刘邦将韩信改封楚王,并且收走了韩信的兵权。
韩信虽然有所不满,但他还是王爵,那就算了,安心当大王没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