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系统之逐鹿春秋> 第449章 抉择

第449章 抉择(2 / 3)

明面上说了这四个人,其实也给各位提了个醒。

李元吉斗争失败投奔姬衍,被册封为唐王,虽然前面还有两个字承恩。

吕陵乃是齐炀王吕源之子,吕源死后吕陵被姬衍册封为莱侯。

虽然只是个侯,但这个侯...有封地。

东莱郡虽然不大而且地方偏,但也是正儿八经的封地。

魏王曹操、梁侯萧嘉穗更是做了个表率,告诉各位投降不但免死,而且还会得到赏赐。

虽然曹操的河西之地肯定会被姬衍收回,但洛阳方面也已经隐隐约约有令曹操坐镇西域以西的意图。

而梁侯萧嘉穗获三县封地,日后可以凭此安享晚年了。

反正对于姬衍而言,中原以外的地界都封给有功之臣,让他们去治理去。

姬衍的目的只有一个,让臣子封国在外,自此收疆于华夏。

华夏有一个明显的好处,那就是都想中央集权。

举个例子,东汉末年。

基本上就是第二次春秋战国了,但却没几个敢公然造反的。

大多都是披着忠臣的皮,想要统一后称帝。

如某个名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谋。

姬衍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姬衍不敢保证自己的子孙后代是个什么玩意儿,他只能确保华夏土壤不丢。

中原以外的地区交给有功之臣,几百年后若是天下大乱,有功之臣定然是自此为据点,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朝中原打去。

这样一来,无论胜负如何最终继承中原的依旧是华夏大统。

至于周围各族各国?

不好意思,如果你们不融入华夏民族,那么就请你们消失。

欧美可能太远自己到不了,但亚洲就不允许有反对的声音了。

谁不服,灭谁,就是这么任性。

孙权静静地坐在王位上,考虑万千:他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他的内心,更偏向于投降。

连那个靠着三千楚军攻占吴国三郡的西楚霸王都败在了燕军之手。

李世民、项羽、刘备看起来牢不可破的联盟被他轻松化解。

孙权知道,自己不能抵抗下去了。

为了百姓,为了人民,为了江东免受战乱之苦...

好吧,其实就是孙权不想干了,想去享受荣华富贵了。

“肃静!”

孙权低喝一声,场面上登时安静了下来。

如今还没有崭露头角的陆逊微微抬头,望着这个大王,登时觉得有一些不妙。

这个大王...似乎想要投降...阿不...是归顺燕国啊?

到了最后,孙权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