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明末振兴方略> 第123章 讲武堂

第123章 讲武堂(2 / 6)

但双方也各有各的站位,利用自身的职权,对亲近之人该行的方便,一个也没有落下。

若是放任下去,接下来举行的科举,必将会出现朱慈烺不想看到的场面,而那些填充各部各司的官员们,将会成为大明体制改革的最大阻碍。

大明的问题,不是杀几个贪官污吏就能解决的,任用贤臣干吏,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更不要说朱慈烺往后还要解决江南愈演愈烈的奴仆起义问题,整顿改革田粮商盐等各类税制,这些都直接和旧官僚的利益相抵触。

朱慈烺到底不是满清,此时还没有一个独立于文官体系的八旗军事政治集团作为施政的基本盘,殿前军和南京京营虽然已经初具雏形,但还远不够强大。

因此,他必须借着早期的温和改革,继续强大自己的基本盘,在那些未来案板上的鱼肉毫无察觉的时候,积蓄好足够强大的力量

但大明文武地位的悬殊,远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朱慈烺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借文官集团中改进派的力,去打击那些顽固派。

而这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军队,朱慈烺只要把军队牢牢把握在手中,他就能在和文官集团的斗争中,始终占据主动权。

其实,崇祯当初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只不过他久在深宫,并没有亲自组建新军,而是委任一群不知兵的太监,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朱慈烺自然不会重蹈覆辙,左良玉麾下和大顺东路军还有一大堆能臣干将,他都必须亲自收服,亲自掌握。

船队启航没多久,周世显便从来到了舵楼二层,朱慈烺所在的外廊处,锦衣卫已经送来了赣北和湘北各州府当前的军情,还有江南各地奴仆聚众起事的消息。

“陛下,左良玉病逝后,左梦庚暂领其职位,但除卢光祖,郝效忠,吴学礼,张应元几人外,那些兵马强盛的军头,都没有理睬他,便是马士秀,如今也整日围在何腾蛟和马进忠身边。

不过,马进忠,王允成,金声桓,徐勇,还有李国英等人,现在明面上听从何腾蛟的指挥,但背地里却在驻防的城池四处勒索乡绅,甚至派兵出城拦截粮饷。

何腾蛟虽然知道,但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似乎暂时不打算处置他们,他近来还派人去联络长沙的堵胤锡了,似乎对平江,浏阳的那支闯贼,很感兴趣”

朱慈烺听完,微微点头:

“他们背地里勒索乡绅,私自派兵出城抢掠州府钱粮的事情,御史早就已经收到检举。朕这次到九江,便是要将这些琐事,一并处理了。”

他对马进忠,金声桓,徐勇和李国英等军头的表现并不意外。在原本历史上,这些人大部分都能轻易投清,心中对于大明,其实根本就没有敬畏。

不过,这些军头跟在左良玉手下那么多年,本身又基本都是造反出身的,他们对朝廷有敬畏才奇怪呢!

如今,一个个都在“南康大战”中立了功,当然是嚣张跋扈,甚至不把何腾蛟这个督师放在眼里。

在原本历史上,何腾蛟是逃到了湖南整顿局势,最终依靠手下的一众幕僚,还有收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