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明末振兴方略> 第274章 埋伏

第274章 埋伏(1 / 5)

第274章 埋伏

马蹄声如雷贯耳,震撼着夜幕下的战场,随着轰鸣声的临近,赵正东的精神陡然振奋起来。

此刻,他守卫的区域位于南面,紧邻大军主力营地,是清军进攻的关键突破口之一。

相比北面的两处城门,那里山坡稀疏,地势平坦,虽有护城河外的废墟阻隔,但清军骑兵仍旧可以在那片开阔的地形上展开行动。

正因如此,朱慈烺在北面加派了大量兵力,以防清军突破防线后从后方包抄,进行毁灭性打击。

东面的伏击战则更为紧迫,时机的把握至关重要。

明军必须在清军突围之际果断出手,绝不能让他们有退回城中的机会。

若清军知难而退,选择死守城内,明军则将陷入一场耗时费力的攻城战。

朱慈烺深知此点,他宁愿在城外与清军血战,也不愿意投入兵力与资源进行漫长的攻城。

因此,除了在城外设伏阻击清军突围外,他还计划趁城内防守空虚之际,从南面发起攻城,以免被残存的清军退回沧州,死守到底。

战况愈加紧张,东面的清军已经悄悄从两处城门溜出,与明军在平原、山岭和废弃村庄中展开了混乱的交战。

夜色浓重,视野受限,两军的行动愈加混乱,各级军官只能依靠声音指挥战斗。

随着交战的加剧,双方的伤亡逐渐增加。

绿营兵被八旗兵驱使,成了冲锋的先锋。

他们的后方是包衣兵,八旗兵则居高临下,骑在马上,居中指挥。

包衣兵与八旗兵虽同属清军,但彼此间并无信任,而绿营兵则心存反正之意,使得整个清军阵营内部变得错综复杂。

而包衣兵则是处于夹缝之中,既要应付明军的进攻,又要提防八旗兵的监视,进退两难。

那些绿营军将领们尽管早有反正之心,并制订了周密计划,但八旗兵并非易与之辈。

他们在战场上布置缜密,故意将包衣兵与绿营兵推向最前线,形成两道肉盾,而自己则在后方策应。

包衣兵的立场尚未明确,迟迟无法行动,而绿营兵一旦接近战场,尤其是在荒村与山岭地带,便会伺机溃散。

绿营兵的溃败为八旗兵制造了机会,借助这片混乱的掩护,八旗兵趁势逼近了明军的伏击位置,避免了被突然袭击的风险。

更有甚者,那些溃散的包衣兵和绿营兵在无意中扰乱了明军的部署,使得明军的进攻一度受挫。

山岭之中,喊杀声与火枪声交织,清军甲兵在夜幕的掩护下,下马作战,火光不断闪烁。

清军进攻的猛烈程度远超赵正东的预料,但他并未贸然调动更多兵力参战。

山道的崎岖地形虽然极大削弱了清军骑兵的机动优势和冲击力,但这些甲兵拼死一搏,战斗力仍不可小觑。

赵正东深知,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利用地形优势,将清军压缩在狭窄的山道中,而非让他们在山间散开。

这样明军才能集中火力,对敌军进行毁灭性的打击,最大限度减少己方的伤亡。

因此,他暂时按兵不动,等待清军进一步进入包围圈。

就在此时,远处的马蹄声更加密集,清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