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多尔衮的准备
这一切,让朱慈烺在接下来的巡查中如虎添翼,彻底放开了手脚。
马宝的全力配合,为朱慈烺立下了标杆,面对接踵而至的整改和处罚,那些朱慈烺旧部也就失去了讨价还价的余地。
毕竟,马宝这样的“外来人”尚能如此配合,这些在军中根基深厚的“老人”又怎能反其道而行之?
不过,朱慈烺深知恩威并施的道理。
单靠整肃军纪和严苛考核还远远不够。他必须借着这次巡查之机“施恩”,以安抚军心、巩固支持。
毕竟,马宝的崛起速度太快,已经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
虽然这些不满表面上已被压下,但若不能及时安抚,潜在的裂痕可能会在关键时刻酿成大祸。
马宝的巡查告一段落后,朱慈烺将目光转向张煌言的“中军”。
对于这支军心稳定、战力强悍的核心部队,朱慈烺没有放松丝毫。
他亲自带人,从士兵的排兵列阵到军械仓库的物资储备,再到大军的部署调度情况,一一进行了详细检查和问询。
在巡查的同时,朱慈烺还趁机完成了一项他酝酿已久的改革。
他以“大战在即,需全面提升效率”为由,将金陵书院培养出来的“审核官”派入军队以及各类军需作坊,并将更加先进的财务审核制度逐步引入其中。
这一制度改革,是朱慈烺筹谋多时的心血之作。早在南中起事之初,他便意识到军中账目混乱、物资分配不均的弊端。
然而,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和旧制度的层层阻力,此事一直未能成行。
如今,在这大战迫在眉睫的特殊时期,他终于迎来了最佳时机。
“此时不改,更待何时?”朱慈烺在心中暗自盘算。
大敌当前,各方都将目光集中在即将到来的战局上,此时推行新制,虽有反对之声,但在“为了胜利”的大旗之下,这些声音便显得微不足道。
通过这套新的记账审核和财税征收体系,朱慈烺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掌握整个统治区内财富和人丁的真实状况,还能进一步榨取大战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更重要的是,这一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腐败滋生,为打击那些侵蚀政权活力的蛀虫提供了新的利器。
“一个政权若被贪腐吞噬,其灭亡将比战败更快!”朱慈烺不止一次这样告诫近臣。
他明白,腐败是最可怕的内耗,一旦不加遏制,即便有千军万马,也难以支撑长久。
而这一改革,也为那些怀才不遇的新人提供了崭露头角的机会。
金陵书院的审核官虽年轻,但个个精通账务、严谨自律,随着他们的加入,军中旧人逐渐感受到了压力。
这种“鲶鱼效应”正是朱慈烺想要的结果——用新鲜血液打破旧体系的僵化,逼迫那些习惯按部就班的老将们不得不改变。
另一边,张煌言的中军大营,位于山地与平原交接处的一片开阔地。
营帐之中,一张简易却颇为细致的等高线地图正挂在墙上,几名将领围着案桌,神情严肃。
朱慈烺站在正中央,目光在地图上扫过,眉宇间带着几分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