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红楼帝业> 第78章 泰顺帝:此子可栽培

第78章 泰顺帝:此子可栽培(1 / 3)

第78章 泰顺帝:此子可栽培

姜念恭敬颔首,缓缓解开上衣,展现肚脐旁的一处胎记。

这胎记宛若三团云朵般,中间一朵大,两侧两朵小。

泰顺帝凝视着这胎记,神色虽静如止水,心中却已波澜暗涌。昔日姜念初生之时,他曾亲手抚过这胎记。如今十五载光阴荏苒,姜念的容貌虽未令他感到亲近,这胎记却如旧日信物,唤起了他心底的温情。

姜念整理好上衣,主动对泰顺帝道:“母亲有临终遗言让草民传达圣上。”

泰顺帝微微颔首,示意姜念说出。

姜念启口而问:“圣上还记得那年玄武湖畔的姜雪莲吗?”

泰顺帝默然,心头如被细针刺了一下,隐隐作疼。

姜念又取出了一方旧手帕,道:“母亲临终前,手书一诗于此帕上,血迹染成红,望圣上过目。”

泰顺帝让姜念将旧手帕呈上,接过旧手帕,心中疼痛又赠——竟是多年前他的手帕!

泰顺帝展开旧手帕,只见血迹凝结成一朵红,旁书一首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此乃李商隐的《无题》。

意思是:

相见不易,离别更是难舍,东风无力,百凋零。春蚕吐丝,至死方休,蜡烛燃尽,泪水才干。晨起对镜,唯恐青丝变白,夜半吟诗,只觉月光清寒。蓬山虽远,却非无路可至,愿青鸟殷勤,代我探看。

泰顺帝读罢,眼眶竟不禁微湿,心中疼痛难抑,且生出了悔意!

当年姜念出生后,他便返回神京城,自此再未踏足江宁,十余年未曾见过姜雪莲。姜雪莲至死,亦未能再见他一面。

泰顺帝忽而联想到姜念的名字——当年他在江宁时,曾亲自取名“袁易”,姜雪莲另取名“姜念”。“念”字之意,既是她对泰顺帝的思念,亦是希望泰顺帝能思念她与儿子。

十余年间,泰顺帝虽也思念姜雪莲,却始终未曾主动去江宁见姜雪莲,亦未让姜雪莲进京相见。

如今,悔之晚矣!

那女子已带着深深的思念,离世两年多了。

泰顺帝心中暗叹:“她临终前,可曾后悔?是否后悔当年与朕相遇?后悔与朕相爱生子?”

此情,如秋风扫落叶,凄凉入骨。

泰顺帝唯有长叹一声,黯然神伤。

本来,泰顺帝已决意,即便今日亲自考查姜念后发现其文武兼备,天纵奇才,亦不急于授官,不令其早早迈入朝堂。

然而此刻,因对姜雪莲的愧疚之情萦绕心头,泰顺帝已改变了决意,意欲依从忠怡亲王昨日提议行事……

泰顺帝拭去眼眶微湿,神色复归严肃,转而对姜念道:“你于顺天府乡试名列第三十三名。”

姜念心中一喜。

泰顺帝却紧接着淡淡道:“然,朕已将你黜了,勿使你登科。”

姜念听罢,神色如常,既不惊讶,亦无懊恼。

此事早在他预料之中,缘由亦已揣测明白。

泰顺帝只简短解释了一句:“你不宜乡试登科!”

姜念恭声应道:“草民明白。其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