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道二老爷升官,府中上下皆有光彩。
迎春、探春、惜春低声议论着什么。
贾宝玉则趁机找林黛玉说悄悄话,这俩对贾政升官之事都不感兴趣。
很快,贾政来到了荣庆堂,身边跟着贾琏,二人依次向贾母行礼请安。
贾母满面春风,笑吟吟对贾政问道:“听闻圣上要升你为郎中,可有此事啊?”
贾政躬身答道:“回老太太的话,确有此事。”
贾母喜色更甚,道:“这可是天大的喜事!记得你从前由主事升员外郎,足足熬了七年光景。我那时还为你抱不平的,想着你为官清廉勤勉,七年才得升迁,实在慢了些。如今可好了,你升员外郎才三年,便要升郎中,这才是你应有的前程!”
不待贾政回话,贾母接着道:“适才你媳妇提起,说你此番升官,是沾了我的福气,赖我对你教导有方。这话我可不敢当,虽说我有些福气,也对你有所教导,但你此番升官,全赖你清廉勤勉,得了圣上的青眼,是你自己的造化,岂有我居功的理儿?我只管替你高兴便是了。”
贾政听罢,开口道:“老太太,儿子此番升官,实赖念哥儿之力。”
贾母诧异:“念哥儿?姜念?”
贾政点头道:“念哥儿天资卓绝,前儿傍晚上门与我说,他竟有改良京通官仓的计策,可使京通官仓储粮损耗大减,亦可延仓之寿命。他特意叫我将他的计策上呈于工部堂官于大人,于大人又上呈忠怡王爷,王爷再呈于圣上。因念哥儿此策实乃利国利民之举,圣上大悦。因我有呈策之功,也因圣上明了,念哥儿是特意让我呈策立功,这才要擢我为郎中。”
二老爷是个老实人啊!
贾政一番话毕,堂内众人皆惊异,一时竟无人言语。
李纨手中正捧着一盏茶,闻言一怔,茶盏险些脱手,忙稳住了茶盏,也稳了稳心神。
王熙凤眼波一转,眉梢一挑,嘴角挂着笑意,心内诧异:“姜念这哥儿竟有如此本事?莫不是十三王爷暗中相助这个私生子吧?”
林黛玉抿了抿嘴,低眉不语。
迎春则掩口轻呼,探春流露钦佩之意,惜春眨巴着大眼睛。
贾宝玉……呃,似不在意他老子说的话,正呆呆看着林黛玉。
贾母惊奇之余,神色也有点尴尬了。呵,方才她还言道贾政升官全赖自身清廉勤勉,得了圣上青眼,其实也有几分居功得意之意。谁知转眼间,贾政竟道此番升官实赖姜念之功,倒显得她先前之言自以为是了。
而且,十日前姜念一进荣国府时,她曾问姜念为何与贾政谈官仓公务,姜念说虽年少却常思国事,官仓关系国计民生,故特向贾政请教。当时她心内以为姜念此言不实,年方十五的哥儿岂能真个常思国事,关切国计民生?
而现在,姜念竟献策改良京通官仓,凭此利国利民之举,让圣上大悦,还助贾政升了官。
这般想来,贾母不免有些讪讪。
她稳了稳心神,轻咳一声,方对贾政问道:“此事果真?”
贾政答道:“自然为真,儿子岂敢拿此事与老太太说谎?”
贾母点了点头。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