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可曾问了?”
忠怡亲王坐在一张矮凳上,蟒袍下摆犹沾着雨渍,闻言忙恭声回道:“圣谕煌煌,臣弟岂敢怠忽。昨日傍晚召易哥儿至王府,当面垂询。易哥儿于未知之情形下,临时应之。”
泰顺帝好奇:“他如何应的?”
忠怡亲王道:“易哥儿料想,一旦直隶爆发严重水患,必致京畿粮价暴涨,通州漕仓存粮告急,流民向京师聚集,危及稳定。”
泰顺帝点头:“他能推测到此种局面,倒也正常。”
忠怡亲王感叹道:“易哥儿接着便说,此乃对圣上施政的试炼。救灾之策,宜急维稳,安民心,防流民扰京师,速复秩序。如是,则圣上勤政务实之风可树。”
泰顺帝脱口斥道:“此子放肆!这话儿也是他能说的?”
忠怡亲王微笑道:“此言虽质直,理却无谬。易哥儿年少,且临时应对垂询,便能虑及于此,诚为难能,亦可见其对圣上关切之心。”
泰顺帝点了点头,对忠怡亲王问道:“然则?何以应急而安民心,速复秩序?易儿可有策?”
忠怡亲王神色肃穆地说道:“易哥儿陈四策以应急。”
“一者,开仓赈济,急调直隶常平仓、义仓存粮,设粥厂数百,以‘每日人给米一合’之规施赈;二者,寓赈于工,征募青壮灾民疏浚永定河下游,日给米一升、钱五文;三者,修涿州至通州官道,立‘泰顺元年钦命工赈碑’,以宣皇恩;四者,严惩贪腐,有官克扣赈银者,严治之。
“易哥儿言,若此四策得行,大规模民变可免,灾民安置率高,死亡率低,次年粮价回落,春耕恢复率亦高。”
泰顺帝点了点头,心中已感到满意,嘴上却故意道:“皆非奇策。”
忠怡亲王笑道:“虽无奇策,然易哥儿临时应对垂询,思虑便如此周至,足见其天资卓绝。也由此可见,此前他先后献策清查钱粮亏空、改良京通官仓,大抵皆其自思自筹。”
泰顺帝闻言默然。
忠怡亲王正色敛容,道:“易哥儿再三陈情,此番直隶若遭水患肆虐,当以‘寓赈于工’为赈济首务,此乃万全之策,不可轻忽。”
泰顺帝眉峰微蹙,沉吟道:“你以为此策如何?”
忠怡亲王毫不迟疑,朗声答道:“臣弟深以为然,寓赈于工实乃赈灾良方,当大力推行。”
所谓“寓赈于工”,意思是将赈济融入工程,其实就是“以工代赈”。
只是,自古至今都没有“以工代赈”这种表述。
大庆常用的表述是“寓赈于工”。
大庆早就采用“寓赈于工”这种赈灾方式了。
景宁朝的治河名臣荆辅在治河时就大规模“雇募灾民,日给银米”,景宁帝也曾谕令“饥民附漕船就食,寓赈于工”。
但“寓赈于工”在大庆并非常备救灾手段,并不兴盛,景宁朝年均才实施1.2次,也就是说,平均一年才有一次“寓赈于工”的项目。
现在姜念则建言,一旦直隶发生严重水灾,当以‘寓赈于工’为赈济首务,大力实施。
……
……
这日上午,当忠怡亲王在畅春园澹宁居向泰顺帝细禀姜念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