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红楼帝业> 第112章 大婚(下二)

第112章 大婚(下二)(2 / 4)

串铜钱,红绳缠绕,递与贾宝玉道:“区区薄礼,还请弟弟笑纳。”

贾宝玉接过铜钱便不则声了。

荣国府正门打开,姜念由正门入府。

第二关就有意思了,乃是闺友出诗题。

指的是,新娘的未婚女性亲友,以诗文、对联等方式考验新郎才学。

这一习俗既含娱乐性,又彰显士大夫阶层对文化的重视。

当姜念行至二门,见迎春端坐绣墩,身旁围着一群丫鬟媳妇婆子观望。

这还是姜念第一次见到迎春,但见迎春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

迎春温婉娴静,含羞对姜念轻声道:“闻姜大爷才学过人,今日既来迎娶大姐姐,不知可否以‘双燕’为题,赋诗一首?”

按礼,新郎可携有文才的“傧相”协助答题,但需自赋最终答案。若一时答不出,需赠“红包”或罚酒三杯,称为“买路钱”。但士大夫家族重体面,此类情况较少。

姜念没让别人协助,略一沉思,便当众朗声吟道:

“玉剪翻飞入画梁,雕阑并立语商量。

东风不负营巢约,同向间度夕阳。”

此诗借双燕筑巢之事,既咏自然生灵的灵性,亦喻人间相伴相守的温情。

话音甫落,众人皆抚掌称妙。

迎春含笑点头,道:“姜大爷果然才思敏捷,此诗既合‘双燕’之题,又喻夫妻恩爱,白头偕老,当真应景。”

遂命人撤去第二道门障。

第三关由岳父贾政考校,或试诗文,或出对句。

当姜念及至正院前,见贾政肃然而立,虽面带笑意,却自有一股威严。

贾政略一拱手,道:“贤婿既至,我出一上联,请对下联,以增喜庆。”

姜念恭敬道:“请岳父大人赐题。”

贾政捋须道:“红鸾星动,喜今日赤绳系足。”

此联暗合婚庆之意,又含“天定姻缘”之典,颇为应景。

姜念不慌不忙,略一思索,便对道:“白首盟坚,卜他年金玉满堂。”

贾政听罢,眼中闪过赞许,点头笑道:“好!对仗工整,意头吉祥,贤婿果然不负盛名。”

遂侧身让路,示意放行。

众人见状,欢声雷动,鼓乐齐鸣。

姜念整衣而入,终得登堂迎亲。正是:

“三关考才显真章,一诗一对定鸳鸯。”

姜念既过“拦门考才”三关,接下来就是“新娘出阁”。

元春蒙着红盖头,由两位全福妇人搀扶,款款步出闺阁。脚下铺设麻袋,交替传接,谓之“传席”,取“传宗接代”之吉兆。

行至轿前,又跨火盆、迈马鞍,寓意“红红火火”“平安顺遂”。

待元春坐定轿内,随着一声吆喝,四人抬轿稳稳而起,轿帷上绣的百子图栩栩如生,映着日光,愈显喜庆。

贾母由鸳鸯搀着,望着轿渐行渐远,不由得老泪纵横,哽咽着道:“去了!去了!”

王夫人在旁亦是泪落如珠,只攥着帕子掩面,心中百般不舍。

李纨怔怔望着那轿影,忽想起自己当年出阁时的情景,谁料贾珠早逝,留她青春守寡,如今见元春喜轿远去,心中百味杂陈,泪珠儿扑簌簌滚下,却又怕人瞧见,忙低头拭了。

王熙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