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君的名声,把锅甩给下一代。
但可惜是崇祯小可爱太急躁又太自信了,一边刚强的要命,一边又穷的要死,为了支撑烂摊子,他又是加辽饷,又是裁撤公务员,又是换内阁,又是杀大将。
皇帝说一不二的权威,他是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但是问题却没有得到一点的解决,却变的更加难以收拾。
可见,在明朝中后期的皇帝是多么的无力和悲哀。
名义上和实际上,他们确实是拥有最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在现实之中,他们的权力却得不到最好的配合,只能靠着自己心机和手段,才能办好一些自己心中所想的事情。
所以,在这种政治气氛之下,皇帝智商和能力但凡有点不在线,然后人又特别努力,就容易坏菜。
因此到了这种阶段,想要安安稳稳的将大明朝的社稷延续下去。要么就学历史上隆庆皇帝将治国的事情全给交高拱和张居正这样的职业政客,让他们去为理想去奋斗。
要么就学天启皇帝整点自己的爱好,让魏忠贤这样的大太监去折腾。虽然这种折腾也不得人心,但最起码能保证上下的政治体制不乱套。
所以在权力没有足够的配合之下,努力和勤政对于国家而言可能就是一种罪。
嘉靖皇帝欢欢喜喜的在御驾的导引之下,也终于来到了昌平皇陵之中。
到了皇陵之后,嘉靖皇帝亲自去祭拜了他的“偶像”成祖文皇帝,余下皇陵就差遣了礼部的官员代为祭拜。
在祭拜完了长陵之后,嘉靖皇帝也不疾不徐的来到了他那座在建的帝陵工地。
有明一代,在北京的皇帝,活着为自己修陵的也就三个,一个是成祖永乐皇帝,一个就是道君嘉靖皇帝,还有一个就是未来消极怠工的万历皇帝。
这三人的皇陵规模,也是整个昌平皇家陵园之中规模最大的三个。
所以,当嘉靖皇帝到了他的帝陵宫地之后,负责嘉靖皇帝帝陵建设的武定侯郭勋、辅臣李时,立刻就迎了上来。
嘉靖皇帝看着工部尚书,又看着自己的万年吉地,他感慨道:“陵寝之制,量仿长陵之规,必重加抑杀,绒衣瓦棺,朕所常念之。”
武定侯郭勋、辅臣李时听到嘉靖皇帝这话,瞬间就领悟到了嘉靖皇帝的圣心。
两人立刻就对着嘉靖皇帝回道:“陛下厚德,臣必竭心报之!”
接着两人就将一份仅次于长陵规模的帝陵设计图呈了上来。
嘉靖皇帝看着这么上道的两人,心情也是大好,对着郭勋和李时说道:“卿二人所呈,甚合朕意。就按照这个规制建吧。”
郭勋、李时二人当即又是一拜:“臣遵旨!”
然后嘉靖皇帝又随着他所带的两个神仙级道士陶仲文和蓝道行围着他这座在修的陵地转了一圈。
嘉靖皇帝看着帝陵附近的十八道岭,转身问道:“陶先生,蓝先生你们也看看朕这座万年吉地如何?”
陶仲文和蓝道行听到嘉靖皇帝问话,自然也不敢瞎说什么。
毕竟这可是帝陵重地,风水自然是没的说的。
陶仲文和蓝行看着远处的十八道岭,立刻赞道:“帝君这十八道岭乃是